在掌政镇镇河村的蔬菜大棚内,西红柿长势十分喜人,一串串红的绿的挤满了枝头,一片生机盎然。当地村民正忙着采摘成熟的西红柿,乡间小路上运输西红柿的车辆来回穿梭,西红柿的丰收使镇河村更加热闹。
“我们的西红柿口感好、无公害、产量多、卖价高,村里合作社客商订单很多,卖得特别火,基本上是供不应求的。”曹忠林高兴地说。
十多年以前,镇河村的村民一直种粮食,有几家零星种着蔬菜,行情不好时,辛苦种出来的菜没人收购,村民收入增长缓慢。如何让村民找到致富增收的新项目,成为当时镇河村党支部书记曹忠林的“心上事”。曹忠林外出考察, 又请专家来实地调研,了解到早晚温差大、无沙无碱的土壤十分适合种植西红柿后,决定试一试。
毕竟是个新尝试,一系列困难摆在面前:技术谁来教?大棚怎么建?于是,曹忠林和几位村干部带头试种,购买了蓄水罐,铺设了滴灌管道;为解决大棚内控温控湿、施肥等技术,他联系了技术人员对种植工作进行指导,并随时与外地有经验的种植户沟通,第一时间咨询技术问题。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精心呵护下,结出了第一茬西红柿,一棚卖了一万多元。试种成功后,让原本观望的村民们吃了定心丸,大家纷纷开始建大棚、学技术、种西红柿,村里的西红柿大棚多了起来。
曹忠林知道,想有好的口碑,品质必须有保证。于是,他引进产量高、光泽好、口感佳的优良品种推广种植,在村上又成立了8家合作社,主要负责对接商家,进行西红柿的收购以及产前产后的技术服务。“个大饱满,肉美多汁,色泽红润,酸甜适中,营养丰富,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一般西红柿从地里摘下来就被拉走了,卖到上海、西安、南京等地,我们当地人有时都吃不上。”曹忠林说。
而在规模化种植的带动下,西红柿也让村民的日子更加红火。“我自己有3栋棚,一年能挣十几万元,忙时,还会雇些村民来打理大棚,一小时给13元钱,村民们自己也有大棚,再加上打工,每年都有好收入。”曹忠林告诉记者,现在,镇河村千余户人家户户种植西红柿,全村有日光温棚4万余间。
村民余乐除了自己种植销售,还成立了合作社,当起了西红柿经纪人,他和村上签订协议,每年收购100多户村民的100万公斤西红柿。而村民孙梦英到合作社育苗、采摘,一个月有三四千元的收入,西红柿红了,她的日子也跟着红火了。
如今,镇河村西红柿已经扬名在外,村里专门申请注册了“美丽镇河”的商标。围绕“生态+融合+共享”的发展思路,镇河村连续4年举办了西红柿丰收文化旅游节,吸引来客采摘、观光,为村庄注入了旅游功能。
曹忠林介绍,在镇河村的影响下,其他各村也纷纷种起西红柿。目前,掌政镇设施蔬菜种植总面积为14000亩,西红柿种植面积占60%,为保证品质,从育种、管理、服务、保障等多方面形成统一的有机整体,确保产业的稳步发展和村民的切实利益。
“今年西红柿产量不错,收购价格也高,你看我们村哪有闲人,都忙着挣钱呢。”曹忠林的话语中带着喜悦。
地点:掌政镇镇河村
电话:曹忠林139 9510 4960
记者 肖梦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