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首页 > 焦点图片
培育“小品种”支撑“大产业”
时间:2021-09-09  来源:宁夏日报
  一粒种子能改变一个世界,一项技术能够创造一个奇迹。
  在日前公布的2020年度自治区科学技术奖名单中,一项关于农业研究的项目“玉米调结构转方式优质高效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获得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这是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研究员、宁夏玉米产业首席专家王永宏和团队8年不懈努力的成果。
  玉米是宁夏第一大作物,对粮食贡献率达61.8%,在农民增收和草畜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多年以来,宁夏的玉米品种一直以引为主。大多数引进的玉米品种由于“水土不服”,经常出现营养品质差、倒伏风险大、不适宜机收等问题——科学技术的掣肘,使得宁夏玉米生产一直无法与优质玉米市场和产业需求相匹配。
  “宁夏区域生态特点不同,单纯依靠引种解决不了宁夏玉米生产发展需求,玉米产业主要还要依靠我们自己的育种团队。”王永宏说。
  2013年以来,王永宏团队持续开展了玉米种质资源创新、优质高产玉米品种培育,通过试验示范提升玉米栽培水平。同时,针对宁夏玉米生产成本高、效率低等突出问题,团队通过玉米产业调结构转方式系统研究,突破玉米优质高效生产关键技术,为全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在宁夏农林科学院综合试验示范(永宁)基地,由王永宏团队培育的青贮玉米品种“银玉238”植株高达3.3米、穗大粒多、全株持绿性好,培育的国审品种“银玉439”高产耐密宜粒收。王永宏剥开玉米棒子外皮,向记者展示了该品种的特点:“我们培育的品种颗粒饱满,籽粒产量和全株干物质、淀粉含量也高,抗逆性很好,非常适宜在宁夏种植推广。”
  优质种子,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经过多年技术攻关,“玉米调结构转方式优质高效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创制骨干自交系7个,引进优异种质1532份,育成适应不同生态区新品种15个(国审1个),产业化应用于西北、东北等8省区。
  去年12月,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十二次全会确定了“九个重点产业”。以奶产业、肉牛产业和滩羊产业为主的养殖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这对优质玉米种植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选育优质品种的同时,王永宏团队不断创新现代玉米栽培理论与技术,首次构建玉米密植高产低水分籽粒直收技术模式,揭示了增密增产机理,创新关键技术7项。同时,创新青贮玉米提质增效关键技术,首次提出了“强品质、增能量、降风险”、品种改“高、大、上、晚”为“矮、早、密、抗”的青贮玉米发展新理念,构建青贮玉米品种鉴选评价指标和高质高效生产技术体系,大幅提升了青贮玉米品质效益,为养殖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记者 马越)
编辑:李文 责任编辑:李娟
权威发布
  •  宁夏第十六届运动会公开征集会徽
  •  免门票!宁夏多个景区推出教师节
  •  宁夏启动媒体走基层看环保主题采
  •  宁夏启动“质量月”活动
  •  宁夏:以考促评 提升交通执法队伍
  • 便民信息
    精彩图片
    秋临塞上 乡村如画
    秋临塞上 乡村如画
    银川美如画
    银川美如画
    宁夏人物
  •  李培润:这个劳模创新工作室不简
  •  马维亮:继续奋战农业科研一线
  •  康小伟:为宁夏在全运会上摘首金
  •  于秀芳:择一事终一生 扎根乡村2
  •  吴文彪:新闻战线上不退役的“老
  • 宁夏财经网版权所有 宁ICP备16001158号-1
    地址:宁夏银川市中山南街宁夏报业集团商务信息大厦1202室 邮箱:nx_cjw@163.com 电话:0951—6072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