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采摘。
贺兰山岩画景区里的动物。
贺兰红酒庄。记者孙楠摄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记者李靖摄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旅游利用乡村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把农耕活动与休闲农业、传统农业文明与现代乡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能够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乡村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发展,从而有力推动乡村振兴。
兴庆区
田园好风光处处皆佳景
一个个美丽乡村,车如潮、人如流;赏美景、泡温泉、吃农家菜、住特色民宿、体验农耕文化,一组组令人欣喜的镜头,正是兴庆区纵深推进乡村旅游建设的真实写照,吸引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
兴庆区有绵延百里的黄河岸线,农业景观资源丰富,辖区交通发达,近年来,兴庆区积极发展旅游景区周边、城市周边及沿线地区的乡村旅游,打造景区与乡村旅游联动发展的有效平台。依托区位条件、资源特色和市场需求,充分发挥农业、林业等资源要素与旅游的叠加效应,发展城郊休闲度假、生态农业观光、民俗风情体验等乡村旅游产品,多渠道发展乡村旅游业。
走进通贵乡通北村,稻田随风摇曳,游客在院里阴凉处喝茶,用来接待游客的小火车一趟一趟坐满了人,大家享受着惬意的田园生活。
掌政镇五渡桥村五渡空间农家乐成为众多市民游客选择的打卡地,这里集唱歌、餐饮、采摘、亲子活动、拓展培训、露营、娱乐为一体,周末接待游客量超2000人次。
银川凤凰花溪谷内,鲜花簇拥,繁花似锦,在这里,春季可赏郁金香、樱花、百合的浪漫花姿,夏季观看荷花、薰衣草的娇艳之色,秋季能见百亩菊花盛开的宜人光景,冬季静观三角梅、兰花、杜鹃花的凌寒品格,除了欣赏美景,还能以玉米农庄、五谷稻场、飞鸟花园、蘑菇奇缘等20个研学主题为出发点,开展自然科普研学课堂。银川凤凰花溪谷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提升乡村旅游发展质量和效益,将紧紧围绕花卉种植、冷链物流及产品深加工、研学教育及发展花卉休闲农业和近郊乡村旅游,以及后期将建设的花园民宿,打造花卉农业和文化生态休闲旅游融合发展新业态。 记者肖梦琪
西夏区
打造国家一流的旅游度假目的地
“宁夏(银川)贺兰山东麓旅游度假区将以绿色生态人居为环境基底,以葡萄酒旅游为核心,以文化休闲、艺术创意和温泉度假为重要内容,打造成集自然景观独特、服务设施先进、葡萄酒旅游度假、温泉康体养生于一体的中国西北葡萄酒休闲康养度假区、国家一流的旅游度假目的地。宁夏(银川)贺兰山东麓旅游度假区是全国唯一一家以葡萄酒文旅为主题特色的旅游度假区。”银川西夏映像文化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微在谈及宁夏(银川)贺兰山东麓旅游度假区(以下简称“贺兰山东麓旅游度假区”)定位时如是说。
2020年7月,贺兰山东麓旅游度假区被评为自治区级旅游度假区,目前,西夏区正在积极申报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贺兰山东麓旅游度假区位置优越,地处宁夏西线旅游线路的核心区域、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第一批乡村旅游重点镇—镇北堡镇,总面积47平方公里。“贺兰山东麓旅游度假区旅游资源集聚、交通环境便利、自然环境优美、产品业态丰富、接待设施完备、服务品质优良。”据高微介绍,贺兰山东麓旅游度假区内拥有格莉其酒庄等13家知名葡萄酒庄,华西村、昊苑村、镇北堡村3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志辉源石酒庄、漫葡小镇2家国家4A级旅游景区以及8家精品网红民宿、4家乡村旅游示范点。度假区内,还拥有星级酒店、主题酒店、特色民宿等丰富的住宿业态,房间数达2000多间,床位数4000多个。不仅如此,贺兰山东麓旅游度假区内,综合服务中心、旅游驿站等完备的旅游服务体系,为游客提供咨询、购票、导游和预订等优质的体验服务。红酒巴士、铛铛车、多人自行车等特色交通工具及特色旅游环线,为游客提供人性化的旅游交通出行服务。以文化艺术为核心业态的漫葡小镇特色街区,集合演绎、音乐、绘画、影视等在内的多元文化,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休闲度假。
“红酒和旅游的相互融合是贺兰山东麓未来发展必不可少的一步。我觉得在这个区域各个产业需要更好地互融互惠互利,只有我们相互积极地配合才能给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度假体验。”格莉其酒庄既是红酒交易中心,也是贺兰山东麓旅游度假区旅游综合服务中心所在地,对于贺兰山东麓旅游度假区的发展,格莉其酒庄负责人庄梓也有自己的想法,她提出了大规模发展民宿产业,加强度假区的住宿承载力,丰富餐饮种类,增添互动娱乐设施及产品,自主开发一些有创意的葡萄酒关联产品等建议。
据了解,未来几年西夏区将全方位打造贺兰山东麓旅游度假区,“下一步,我们将以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立足于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文化和旅游资源优势,通过激发旅游市场主体活力、推进旅游要素市场化配置、优化旅游产业发展环境、推动旅游新兴业态发展、提高旅游创新支撑能力、提升旅游生态环境治理成效,形成保护好生态、挖掘好文态、优化好形态、培育好业态、规划好活态的旅游度假区发展新格局。”高微说。记者李阳阳
金凤区
打造特色亮点盘活乡村旅游产业
采摘果蔬、享受民宿、烧烤垂钓……如今,在金凤区,乡村旅游已成为旅行新潮流,受到许多市民青睐。金凤区充分依托地域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不仅带动农民实现增收致富,也给银川市民带来个性化、多样化的体验。
走进金凤区良田镇园子村设施农业产业园,一派勃勃生机景象,各类蔬菜长势喜人。园子村设施农业产业园,以精品果蔬种植为主,葡萄、草莓、樱桃、吊瓜按照成长周期,一年四季都有产出。
村民于福花,今年种植了两栋温棚,除了吊瓜还种了西红柿。“夏天的时候,来采摘的游客可多了,游客摘下来我再称斤卖给他。”于福花说。记者了解到,从过去的自己贩卖,到现在接待游客采摘,村民们不断提升种植技术,农产品的品质好了,产品附加值自然就提高了,同样是种植一栋温棚吊瓜,通过采摘的方式售卖,能提高收益近30%。结合休闲观光旅游,去年以来,园子村打造了烧烤广场、观光长廊以及民宿旅游来吸引周边市民。
“下一步,我们计划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打造田园综合体旅游中心,充分整合资源探索一二三产融合项目,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转型,从而实现‘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在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同时,大幅度提高本村农民收入。”金凤区良田镇党委副书记金文静说。
良田镇园子村只是金凤区发展乡村旅游的一个缩影。金凤区文化旅游体育广电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金凤区大力实施“旅游+现代农业”专项行动和“城市菜园子+旅游嘉年华在乡村”行动,探索“农业+文化、旅游、休闲”新模式,加快发展以设施温棚采摘、乡村休闲旅游为重点的休闲观光农业。
截至目前,金凤区重点打造了润丰村利思·田园蜜语扶贫产业园、植物园村“草莓小镇”、泾龙村“百果园”等12家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园区,着力发展集休闲采摘、乡村特色餐饮、野外烧烤、垂钓、儿童娱乐等为一体的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带动设施农业产业升级,提升农村群众增收的质量和效益。下一步,金凤区还将整合资源,盘活乡村旅游产业,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记者吴春霖
灵武市
旅游+现代农业“吃住购乐”在乡村
灵武市中北村是一处远近闻名的古村落,全村有上百岁“高龄”的古桑树十多棵。其中最古老的一棵桑树已经有200多年历史,这棵古桑树见证了马胜武一家7代人的繁衍生息,盛夏时节,茂盛的桑叶像一顶绿色巨伞,把他家的小院遮蔽起来,那些红得发紫、紫里透黑、汁水饱满的桑葚点缀在绿叶之中,即使外面骄阳似火,这里依旧是凉爽宜人。
如今别看这棵古桑树年事已高,可它每年的产量都在1000公斤左右,还不算被鸟儿吃掉和被风刮落的。桑葚成熟的时候一家人忙活采摘、出售,靠着桑树的收益马胜武一家人每年能够增收2万多元。中北村桑葚观光园区规划投资900万元,分3年建设,2021年底完成基础公共服务设施建设、2022年打造桑葚产业链、2023年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崇兴镇副镇长刘少华告诉记者,通过改造,在园区内建设桑葚主题游园、景观长廊、儿童游乐园、中医药文化宣传、健身步道等设施,将观光园区打造成集游览观光、桑葚种植采摘、特色中医馆、特色农家小院为一体的特色产业园区。
“园区建成后,会吸引更多的游客来这里游玩、采摘,到时候可以直接在家门口销售桑葚、桑酱、桑干等,减少成本的同时让游客体验到乡村文化。”灵武市文化旅游广电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环乡村环境提升和旅游产品的打造,一批像中北村一样具有农家乐、文化休闲特色的项目正在肩负起乡村振兴抓手的使命,未来将成为村民致富的依托。
目前,灵武市形成了“吃”在乡村、“住”在乡村、“购”在乡村、“乐”在乡村休闲旅游文化,泾灵生态田园小镇里新添的亲子活动园已经投入运营,村里的农家乐也多了起来,大人们在享受周末休闲时光的同时,孩子们也在这里尽情地嬉闹。每到周末,梧桐树乡田园综合体采摘的市民特别多,小蕃茄、西瓜、芦笋辣椒、巴西密瓜等蔬菜都是市民喜欢的。
在梧桐树乡田园综合体,周边市民可以认领一份土地,通过托管的形势种植绿色无公害的蔬菜。此外,梧桐树乡还规划建设了集农村自然生态、田园风光、民俗文化、休闲采摘、农耕体验、短途旅游等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作为全国农业“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和全国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梧桐树乡今年还立足资源禀赋、区位环境和农业集聚等优势,围绕本地田园资源和农业特色,推动农业产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
灵武市文化旅游广电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灵武市将依托“旅游+现代农业”战略,突出特色化、差异化方向,加快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大力发展家庭农场、休闲农(渔、枣)庄、观光牧场、乡村民宿等多种形式的休闲农业,如今乡村旅游成为了农民致富的有效途径,不少村民通过乡村旅游生活得到了明显改善,乡村旅游也极大提升了农村的面貌。 记者李鲲鹏贾竣翔
贺兰县
乡村风光无限好农民钱包鼓起来
贺兰县金贵镇有牡丹花乡,常信乡有稻渔空间,习岗镇有青青生态园……休闲农业、乡村民宿、田园综合体等不同形式的乡村旅游项目正在贺兰县多点开花。近年来,贺兰县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为契机,立足农业资源优势,指导现代化农业与旅游融合建设,积极打造春天赏花踏青游玩,夏天采摘品尝特色美食,秋天体验农耕丰收,冬天健康养生和科普观光为主题的四季旅游精品线路。
目前打造出的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形成了以稻渔空间为代表的休闲观光游、六六夜市为代表的夜间游、百瑞源为代表的工业游、3D打印为代表的研学游、通义民俗村为代表的民俗游、农业嘉年华为代表的节庆游、四十里店村为代表的精品民宿游、兰健欢乐谷为代表的康体养生游、立岗民间航空基地为代表的低空飞行游、金龙湾为代表的自驾露营游等十大特色文化旅游产品。
“贺兰县着力推动旅游发展与文化建设、生态保护、城市发展和乡村振兴等深度融合,更好地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贺兰县文化旅游广电局相关负责人陈洪龙介绍,当前贺兰县依托农村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丰富的乡土人文资源,着力打造东线黄河金岸和西线贺兰山东麓“一河一山”两个旅游带,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精神,把讲好黄河故事与发展美丽经济融合起来,从“塑魂、增味、展魅、赋能”上下功夫,充分挖掘黄河文化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创作出一批黄河生态文化产品,增加生态文化产品和供给服务,增强生态产业活力,将贺兰的好风光、好生态推广出去。 记者梁小雨
永宁县
红色旅游赋能乡村振兴
今年年初,一部电视连续剧《山海情》的热播,让天南海北的观众,都记住了一个地方——闽宁镇。借助“山海情”IP,闽宁镇全域旅游资源全面盘活,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
如今,参观闽宁镇镇史馆,打卡标志性的大牌楼,在赵鸿农民文化大院听移民讲述搬迁致富故事,品尝当地特色美食……已成为游客在闽宁镇游玩体验的标配。
“今年,我们积极推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闽宁镇‘山海情’影视文化旅游基地建设项目,同时充分链接周边旅游资源,以旅游小镇、旅游集群为概念打造永宁县文化旅游亮点,打造‘两红’‘山海情’‘绿色乡村’等旅游IP,发挥品牌效应,充分讲好永宁文旅故事。”据永宁县文化旅游广电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闽宁协作文化是东西协作扶贫的典范,也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红色文化的代表,为此永宁县全力开展闽宁镇省级旅游度假区、原隆村3A级旅游景区、玉泉国际酒庄4A级旅游景区、棚湖湾树莓生态园4A级旅游景区、华夏河图艺术小镇4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进一步完善旅游景区公共设施配套建设,通过夯实管理与服务质量,促进各景区提质升级。
为了将红色旅游与旅游热点客源市场强化对接,永宁县还充分发挥辖区资源优势,结合现有酒庄实际情况,特设计推出西夏王玉泉国际酒庄、长城天赋酒庄、立兰酒庄、夏桐酒庄等六条红酒主题线路,并进一步完善以红酒一条街、共享酒庄为核心的品牌红酒展示区、游客咨询服务中心、葡萄酒主题特色餐饮、葡萄酒主题民宿、休闲图书馆、老街商业区等。
在提升红色旅游品牌形象的同时,永宁县还不断加快文旅融合力度,提升红色旅游成果转换。推进了“闽宁人家”、“德万顺山庄”等乡村旅游示范点,打造杨和镇王太堡生态观光园,引导农民既种庄稼、又种风景,推动“旅游+农业”深入融合。今年,闽宁镇入选全国特色旅游镇,永宁县望洪镇宋澄村、永宁县杨和镇王太村、永宁县闽宁镇福宁村、永宁县闽宁镇武河村也成为宁夏特色旅游村。借此契机,永宁县充分利用当地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了“红色旅游+生态观光”、“红色旅游+文化体验”、“红色旅游+户外运动”等高品位项目,融入全国精品红色旅游线路,带动全市红色旅游产业联动发展。 记者孙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