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首页 > 焦点图片
构建黄河文化传承新格局 谱写文旅高质量发展新华章
时间:2021-12-02  来源:银川日报
  银川市首届乡村文旅节吸引了众多市民群众及游客深度体验银川乡村旅游示范区。
  银川市“唱支山歌给党听”庆祝建党100周年群众大合唱专场展演。
  沿黄九省区城市黄河文化旅游发展合作交流大会现场。
  文化艺术交流、城市文化体验、群众文化活动、非遗文化传承展示的新地标——银川文化艺术博览中心。
  “天下黄河·魅力银川·云享文旅”第五届中国·银川黄河文化旅游节活动现场。
  “丝路明珠·魅力银川”文旅推介会走进西安大唐不夜城。
  五年来,银川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自治区“黄河文化传承彰显区”战略定位,扎实推进“文化润市铸魂行动”,统筹推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放大文化旅游业综合效应,全面完成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呈现出稳中有进、提质增效、繁荣向好态势。五年来,全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实现全覆盖,群众文化满意度居全区首位,旅游人数和综合收入实现两位数高位增长,累计接待游客7133.3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83.81亿元。其中:2020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60.13亿元,接待国内游客1680.47万人次,占全区41.4%;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13.65亿元,占全区49.12%。
  公共文化不断健全
  银川市文化旅游广电局深入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完成银川文化艺术博览中心、银川市文化艺术馆(新馆)、银川剧院、银川国际版画创研中心等一批地标性文化设施建设,重点实施银川文化园项目,有序推进银川市图书馆(方志馆、音乐厅)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有效提升市级场馆数字化、流动化、规模化服务能力。集中打造120个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00个城市阅读岛、22个街道中心图书馆,全市县级两馆、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覆盖率实现三个100%。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标准化建设,市县乡村四级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时间均超过国家标准,在全国率先推出“你买书我买单”、二代身份证免押金借阅等服务手段,真正实现“把门打开,零门槛”服务。扎实开展“四送六进”文化惠民工程,创新推出菜单式、订单式、流动式、一站式服务模式,重点推出“美丽乡村文化大集”“你点单我送戏”惠民活动,年均开展各类惠民演出2000场次以上,参与群众100万人次以上,实现每个乡镇、村月月有演出,天天有活动。
  文旅空间不断拓展
  银川市文化旅游广电局深度参与、推进宁夏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在银川,研学旅游、工业旅游、葡萄酒庄游、康体养生游、运动休闲游、民俗体验游、文化探秘游等新兴业态迅速崛起,农家乐、采摘体验、农业观光等乡村旅游新业态发展迅猛,稻渔空间田园综合体、贺兰山·漫葡小镇等文旅融合新业态项目不断涌现,山下人家、二十一间房、党项王府等精品民宿及建发大阅城等旅游综合体市场反响热烈,文化搭台、旅游唱戏的深度融合局面逐步形成;始终坚持示范引领,一批特色村镇有序发展,2017年银川市被原国家旅游局授予全国首批“十大旅游休闲示范城市”品牌称号,西夏区镇北堡镇、永宁县闽宁镇、兴庆区掌政镇成功入选“中国特色旅游小镇”榜单,永宁县闽宁镇原隆村、西夏区镇北堡镇昊苑村、贺兰县常信乡四十里店村成功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漫葡小镇荣获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怀远夜市、建发大阅城等入选自治区级旅游休闲街区,贺兰山东麓旅游度假区被评定为自治区级旅游度假区。
  产业基础愈加坚实
  银川市文化旅游广电局深入实施文化企业培育、文化项目带动、产业园区集聚、“文化+”融合发展、精品文化工程建设;积极搭建文化企业服务平台,组建成立银川市文化产业联合会,加大骨干文化企业和特色园区的规范引导,助推小微企业快速发展;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国家文化旅游消费试点城市为契机,加快发展文化演艺、影视动漫、文化创意、休闲娱乐、游艺电竞、数字出版等文化产业。截至2020年底,全市共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6个、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6个、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3个、文化产业特色村镇1个、文化企业3000余家。“十三五”期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由2015年的43.59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60.13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5年的2.94%提高到2019年的3.03%。
  顶层规划目标清晰
  以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全力构建大文化、大旅游、大融合、广覆盖的文化和旅游发展新格局,银川市文化旅游广电局编制完成《银川市文化旅游广电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银川市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等系列规划,出台印发《银川市推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银川市加快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等方案举措,构建出层次分明、相互衔接、规范有效的全市文旅产业发展体系。瞄实瞄准“一高三化”目标任务和“守好三条生命线”“四个继续走在前列”工作要求,坚持生态为体、文化为魂、产业为本、带动全域的发展方针,立足实际、着眼长远,按地域相近、文脉相承、内涵相关、业态互补、特色各异的原则,严格对标银川市文化旅游“一山一河一城”空间规划和“一核、两带、一环、六板块”整体发展布局,推动在贺兰山东麓建设以生态文化旅游廊道为载体,全方位、广领域的深度体验式葡萄酒文化旅游度假区,初步形成“贺兰山东麓旅游带(西线)+黄河金岸旅游带(东线)+宁夏全域旅游集散服务中心(市区)”的“一核两带、集聚互补”发展良好态势。
  文艺创演更为丰富
  银川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推进文艺精品创作工程,组织创排的舞剧《不到长城非好汉》、杂技剧《岩石上的太阳》广受好评,联合中国煤矿文工团创排的脱贫攻坚主题话剧《情系贺兰》被中宣部、中国文联等列入“2020年脱贫攻坚主题戏剧作品晋京展演”优秀剧目、文化和旅游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剧目。舞剧《月上贺兰》先后赴德国、美国等11个国家开展巡演750余场次,海外演出场次五年内翻了三番。高质量完成“中国梦·宁夏情”中国文联“送欢乐下基层”、文化部“大地情深·国家院团银川行”“春雨工程·文化志愿边疆行”、全国青少年“未来之星”阳光体育大会、第九届中国花卉博览会等大型活动开闭幕式的组织、策划以及演出工作。成功举办4届“中国·银川文化艺术创意节”和“中国银川互联网电影节”,600余部互联网电影角逐金杞奖,200余名电影产业专家、大咖云集银川,共谋银川互联网影视产业发展蓝图。
  服务管理全面提升
  银川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分类实施人才培养培训计划,持续加强人才工作统筹协调和规划指导,统筹推进管理人才、文艺人才、创意人才等人才“小高地”建设。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有线广播电视用户达到54.58万户,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实现100%。出版印刷发行业稳步发展,市属非出版物印刷企业达145家、出版物发行单位达304家,占全区总量的60%以上。同时,认真完成区市县三级党委、政府各项宣传任务,不断加强和改进宣传报道形式,增强广播影视节目的贴近性、服务性和吸引力,培育了一批具有品牌影响的栏目(节目)。进一步健全综合执法运行机制,落实各项保障政策,加强执法队伍能力建设,不断强化行业监管职责。开展“净网”“清源”“不合理低价游”等集中整治,深入推进文化和旅游市场领域“扫黑除恶”“扫黄打非”工作,深化网络文化市场专项整治,加大对非法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网上有害视听节目、“黑广播”“黑电台”的打击力度,从严整治艺人违法失德与饭圈乱象,杜绝“娘炮”畸形审美,规范行业质量标准体系建设。
  全面从严治党持续深入推进
  银川市文化旅游广电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建立健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长效机制,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切实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到行动上、体现在效果上。牢固树立抓好党建就是最大政绩的理念,坚决落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自觉把党建工作放到服务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大局中去谋划、推进和落实,始终做到对党建工作抓什么、怎么抓、取得什么样效果心中有数、手中有方,着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持续向纵深发展,荣获全市首批“模范机关”荣誉称号;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深入落实,文旅产品、项目、活动的政治把关、价值把关、导向把关更加严格,阵地管理进一步加强。持续加强作风建设和队伍建设,大力弘扬“严细深实勤俭廉”工作作风,从上到下形成了抓班子、带队伍、强作风、保落实的强大声势,大力营造了全系统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和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为黄河文化传承彰显区建设提供了更加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
  展望下一个五年,银川市文化旅游广电系统将继续以建设文化强市为目标,以建设黄河文化传承彰显区为统揽,以“一山一河”品牌工作为牵引,从“供”“需”两端发力,夯实发展基础,深化文旅融合,坚持项目引领,强化改革创新,不断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向着高端化、品牌化发展,为加快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汇聚文旅智慧、贡献文旅力量。  本版文图均由银川市文化旅游广电局提供
编辑:李文 责任编辑:李娟
权威发布
  •  宁夏有序开放文旅场所
  •  银川各大景区全面进行开园准备工
  •  国网银川供电公司 计划投资4000
  •  1—10月宁夏与中东欧国家进出口增
  •  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出路
  • 便民信息
    精彩图片
    黄河“几”字弯:候鸟成群伴流凌
    黄河“几”字弯:候鸟成群伴流凌
    秋色洒满黄河岸
    秋色洒满黄河岸
    宁夏人物
  •  赵金霞:每年有三分之二时间“泡
  •  火仲舫:笔耕不辍,书写炽热情怀
  •  马玉山: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  王玉富:桑榆未晚,为热爱而奋斗
  •  马希伟:夕阳正好,因奉献而绚烂
  • 宁夏财经网版权所有 宁ICP备2021002495号-2
    地址:宁夏银川市中山南街宁夏报业集团商务信息大厦1202室 邮箱:nx_cjw@163.com 电话:0951—6072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