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准化的政务服务,让百姓获得感、体验感不断提升。
政策更优、成本更低、审批更简、办事更快、服务更好的“五好”营商环境已经深入人心。
走进银川市民大厅,一项项“国字号”荣誉陈列荣誉柜中,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奖、全国最具综合影响力政务大厅、全国政务服务能力优秀单位、中国政务服务突出贡献奖……这些既是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砥砺前行的动力,也是“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的灯塔。
银川市持续推动要素市场化改革,促进各项改革往深里走、往实里落,加快培育竞争力强的市场,不断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聚焦打造全国一流营商环境,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召开之际交上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
在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的进程中,银川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决策部署和《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全力以赴稳经济、保增长、促发展。
改革硕果熠熠生辉 “银川品牌”叫响全国
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就是竞争力。近年来,银川统筹优化政务、法治、市场、投资贸易、人才创新等环境,倾力打造了全国优化营商环境的“银川品牌”,成为国家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新高地。
2014年,银川市审批服务管理局成立,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银川成为全国省会(首府)城市中“吃螃蟹”的第一城。
2019年,“1230”审批制度改革深度开启,银川成为全国开办企业、不动产登记、项目报批最快城市之一。“1230”审改新模式入选《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典型经验100例》和《法治蓝皮书·中国地方法治发展报告(2020)》。
2020年,银川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荣获全国首届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奖。
《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0》显示,在2019年度中国营商环境评价中,银川位列41个参评城市第11位,政务服务、开办企业、登记财产、获得电力等4项指标成为全国标杆。11项“银川经验”和“首创做法”写入《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0》。
《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1》显示,银川在2020年度中国营商环境评价中位列80个参评城市第18位,开办企业、办理建筑许可、政务服务等12项指标获得全国标杆称号,46类51项改革经验全国推广。银川作为标杆城市代表,先后在2019年、2020年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会上分享了改革创新经验。
2022年,银川市首创“一网通办、一表申请、一诺办证、一章共享、一评问效”五个一极简审批模式,初步形成了区、市、县、乡、村五级联动的政务服务体系,得到了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办公室的充分肯定并向全国推广。
厉兵秣马勇闯征途 探索创新层出不穷
瞄准打造全国一流优化营商环境的目标,银川营造了政策更优、成本更低、审批更简、办事更快、服务更好的“五好”营商环境,政务效率显著提高。
深化政务服务改革,打造人民满意服务型政府——首创推出了银川政务服务综合窗口受理平台,让95%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677项一网通办;推出了网页电子表单申报方式,30%高频事项自动带入无需填写,实现一表申报;发布覆盖84个行业683办理项告知承诺事项清单;启用数据查验专用章,推行“一枚印章管数据”,身份、出生、学历、职称、婚姻等7类证明无需提交;上线覆盖市、县两级共2000余人的“政务服务综合效能监管平台”。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为企业松绑减负——银川经过“九轮审批瘦身”,市场主体准入准营事项累计减少申请材料1724个,减少审批环节154个,减少办理时限6498个工作日,取消、合并审批事项48个,45%的业务实现了即来即办,54%的事项实现了承诺即办,65%的事项实现了全程网办。开办企业提升业务便利度、加强政银合作、优化企业注销登记服务三方面典型经验已在全区推广。
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稳投资促发展——银川已累计取消申请材料66个,减少审批时限63%,降低报批成本90%,全市社会投资类、政府投资类项目从项目赋码至竣工验收审批时限分别控制在了40个、60个工作日内,相比国家规定的120个工作日分别提速66.7%和50%。容缺承诺、项目联审、联合验收、简易低风险项目审批等6项型经验在全区推广。
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纾困解难——银川探索出“一个目标、一套机构、一块品牌、一支队伍、一个阵地、一套机制、一部热线”的“七个一”工作法,制定印发了涉企执法检车登记备案、营商环境投诉举报“直通车”等服务企业“五项制度”,连续三年压茬出台了853项优化营商环境具体改革举措。今天的银川,政务环境高效便捷,市场环境规范有效、法治环境公平公正、监管环境公开透明、创新环境宽松有序。
改革活力稳经济大盘 持续增长促城市发展
持续深入“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让银川释放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改革,让政府职能加速转变。政府“端菜”向企业“点菜”的模式变化加速推进,差异化需求匹配多样化服务渐成共识,服务效能愈发高效。
改革,让体制机制障碍有力破除。银川推行了“一张清单”管监管,实施信用核查3.89万余次,推进56城216项事项协同通办,办结养老、不动产、出入境、驾驶证等“跨省通办”业务达33.7万余件。
改革,让企业负担明显降低。银川坚持把减税降费政策的落实作为稳经济、保增长、促发展的重要举措,减免各类税款233亿余元,降低用能成本6.73亿元,惠及用户14万余户,新办企业印章免费领取、免除项目评审费、减免不动产登记费及工业项目城市配套费等改革累计减轻企业负担1.2亿元,惠及企业3.7万余户。
改革,让企业获得感满意度持续提升。银川制定印发的优秀企业家绿色通道服务、领导干部担任企业联络员等五项制度,让企业评价政府部门服务满意度由72.33%上升至88.03%。
改革,让市场活力有效激发。营商环境的优化,让银川新增企业数量连续三年增幅超19.3%,每千人拥有市场主体上升至119户,创业密度迈入了全国中上游水平。 记者 陈玲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