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首页 > 宁夏要闻
肉牛养殖干劲足日子越过越牛气
时间:2022-01-11  来源:固原日报
  近日,走进原州区张易镇闫关村养殖户杨学勇家,4栋牛棚内,低沉的牛哞声此起彼伏,他正忙着给牛添料。
  “目前存栏100多头牛,一半棚用来育肥,另一半用来繁殖。”杨学勇说。5年前,父亲杨进山养殖肉牛的规模不断扩大,在外务工的杨学勇决定回乡发展。杨进山以前主要从事买卖牛羊的生意,眼光敏锐的他发现牛肉价格高、市场销路好,又有金融贷款支持,果断搭建了圈舍,开始走上规模化养殖路。在父亲的指导下,杨学勇的养殖技术不断提高。如今,父子俩不仅把自家的养殖产业发展得有声有色,还带动周边几十户村民共同发展。
  冬季是农闲时节,但养殖户并不闲,村民杨汉忠除了添料喂水,还要打扫牛棚。“牛棚收拾干净,牛待得舒服,我看着也舒心。我计划再盖栋棚,继续扩大养殖规模。”杨汉忠说。闫关村党支部书记杨兴学介绍,村里有常住户520户,牛存栏5000多头,最多的养殖了200头。
  清扫圈舍、铡草、拌料……每天,张易镇黄堡村养殖户郑世奎都用心“伺候”棚里的牛。“过去,家里没有发展产业,只有一间旧房,日子过得很苦。”郑世奎说。2014年,他家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各种扶贫政策、惠农补贴点燃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希望。郑世奎贷款3万元,再加上政府补贴的2000元,购进4头牛,添置了农机具,一门心思发展“牛经济”。起初,因为不熟悉市场行情,加上缺乏技术支撑,牛卖不上好价钱。后来,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郑世奎种植优质牧草搞规模化养殖,并走上贩养结合的发展路子,找准时机购进肉牛育肥,市场行情好时再出栏,就这样,他的“牛算盘”越打越响,也如愿盖了新房。
  郑世奎只是黄堡村“牛倌们”的一个缩影。如今,牛产业已成为当地群众最看好的一条增收路。“我以前在外务工,看到别人养牛后,日子越过越红火,便回来创业,最多时养了52头牛,现在一年至少能出栏10多头牛,收入很可观。”黄堡村副主任马志平说。
  近年来,张易镇建成黄堡、闫关、南湾3个千头肉牛养殖示范村,总饲养量2.95万头,存栏量1.48万头,辐射带动全镇肉牛养殖成规模、出效益,走出了低碳循环、绿色发展、经济增收的新路子。今年,张易镇在巩固提升现有千头肉牛养殖示范村建设成果上,将新建千头肉牛养殖示范村1个,推动全镇肉牛存栏量达到2.5万头,力争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牛气”。记者 余亚丽
编辑:李文 责任编辑:李娟
权威发布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2022年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产
  •  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预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住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2021年
  • 便民信息
    精彩图片
    三只大天鹅游弋嬉戏
    三只大天鹅游弋嬉戏
    黄河宁夏段出现封河
    黄河宁夏段出现封河
    宁夏人物
  •  田斌:用脚步丈量河情 用责任守护
  •  杨学斌:阡陌间播撒科技之种
  •  何占科:驻村“第一书记”演绎别
  •  吕慧兵:让胸前的那一抹红更鲜艳
  •  郝勇:做有高度的 新时代青年企业
  • 宁夏财经网版权所有 宁ICP备2021002495号-2
    地址:宁夏银川市中山南街宁夏报业集团商务信息大厦1202室 邮箱:nx_cjw@163.com 电话:0951—6072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