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人骑行。
不知从何时开始,银川市街头巷尾停靠的共享自行车慢慢淡出“江湖”,取而代之的是各大平台的共享电单车,与它们的前辈相比,共享电单车的车体更新,使用更方便,速度也更快,给市民出行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每天早晚高峰期,行驶在道路上的共享电单车,俨然已成为一道独特的城市风景。
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了不少不文明行为,如双人骑行共享电单车、闯红灯、逆行、横穿马路,乱停乱放、损坏电单车等,这些行为都在给这道风景染上污点,那么,这些污点究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困扰呢,记者近日进行了采访。
双人骑车,逆行、闯红灯
一些市民安全意识太淡薄
在使用共享电单车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不文明行为,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在骑车过程中逆行或双人骑车,8月17日早晨,记者在新华东路与玉皇阁南街交叉口进行采访时,就注意到在短短的半个小时内,有多名违反交通规则的市民,他们或是双人骑行,或是逆行,或是横穿马路,一位女士还让孩子站在共享电单车的踏板上,孩子的手离车把很远,除了紧紧靠着大人几乎没有任何可以扶的地方,看上去十分危险。
同样的情况在其他的路口也时有发生,市民何瑞在考驾照的时候,曾在北京路和民族街口站岗执勤过,目睹过不少不文明行为,有些甚至违反了交通规则。“比较常见的就是双人骑行共享电单车,两个成年人挤在小小的车上,坐在后面的那个感觉马上就要掉下去了。”何瑞说。而在上海路和中山街的交叉口处,一名执勤交警也告诉记者,涉及到共享电单车的交通违规行为,主要集中在载人、逆行、横穿马路、闯红灯上。
此外,自2020年5月至今,宁夏交警一直在开展“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在部分人员流动密集的路口设置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点,还在路口安装显示屏滚动播放警示教育片、悬挂宣传横幅,摆放宣传展板,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一行动的收效似乎并不显著,在马路上骑共享电单车的市民里,大部分都没有戴头盔,而在路边停靠的共享电单车上,也很少能看到共享头盔。
乱停乱放
志愿者和工作人员很无奈
除了交通违规行为外,乱停乱放也是使用共享电单车过程中较为常见的不文明行为。在清和街、利群东路、新华路和南薰路上,记者都有看到停靠在非机动车道上的共享电单车。兴庆区玉皇阁北街永康社区的工作人员杨荣告诉记者,在社区例行的督导过程中,不时能看到胡乱摆放的共享电单车,有的甚至被停放在小区里。“不过,随着各小区的管理越来越规范,这种情况已经有所改善了。”杨荣说。
然而,尽管小区里乱停乱放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决,但街道上乱停乱放的共享电单车,却依然让相关工作人员感到头疼。李云是青桔共享电单车的一名摆放员,她每天要负责从长城东路到解放东路这段距离的共享电单车的回收和摆放。8月18日上午,记者看到她时,她正在忙着将解放东路34路公交车站附近乱停乱放的共享电单车“归位”,记者看到,当时停靠在非机动车道上的各平台共享电单车有近十辆。“虽然公司要求我们只摆放和回收自己平台的电单车,但我们通常都不会专门去区分,只要看到了都会去摆放好。”
记者了解到,李云每天上班时需要随时待命,只要在自己负责的区域范围内有乱停乱放的共享电单车,她都一辆一辆地抬到规定区域。“每天至少也得抬个百十来辆。”李云无奈地说。
多了垃圾 少了零件
部分共享电单车很“受伤”
而在交通违规和乱停乱放之外,还有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不文明行为。包括在共享电单车座椅上刻下划痕,损毁共享电单车车筐等,8月17日,记者在解放东路一处共享电单车停放点看到,摆放在这里的十几辆共享电单车中,有四辆的车筐里都有被揉成一团的卫生纸,其中一辆的车筐也被损坏。
市民刘丹也曾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有一次,她扫了一辆共享电单车骑着去上班,但接下来的事儿却让她十分不适。“当时我着急去上班,就随手把一个纸袋放在了车筐里,纸袋里还装着我的午饭,等到了单位拿纸袋时,我才发现那辆共享电单车的车筐里有一袋没喝完的牛奶,流出来的牛奶都沾到我的纸袋上了,看起来特别恶心。”刘丹说。
当然,除了总是多出一些垃圾,一些划痕外,共享电单车上也经常会少点什么,或是二维码被恶意刮掉,或是配备的共享头盔被损坏了。李云告诉记者,每天回收车辆时,都会发现有些共享电单车配备的共享头盔不翼而飞。“希望这些头盔只是被放在了其他车辆上。”李云说。
责任难到人 处罚无依据
不文明使用共享电单车难管理
针对各种不文明行为,相关单位也积极采取措施,通过不同的方式对其进行管理。比如说,在交通违规行为中,非机动车逆行,可以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八十九条的相关规定,处以警告或者五元以上五十元以下的罚款,如果非机动车驾驶员拒绝接受罚款,可以扣留其非机动车。而对于违反规定载人的,也可以依据《宁夏回族自治区道路安全交通法条例》的相关规定,依法处以20元的罚款。
而针对其他的不文明行为,银川市文明办的督导也在发挥着作用。银川市文明办社会活动科主任王伟告诉记者,在平时的督导过程中,关于共享电单车的不文明行为,最常见的就是逆行、双人骑车和乱停乱放。尤其是乱停乱放的现象较为严重,“很多道路两侧,共享电单车都停在非机动车道上,有的甚至停在公交站台上,不仅不美观,还会堵塞道路,影响市民出行。”王伟说,对于这些不文明行为,文明办主要通过劝导的方式来制止。
然而,对不文明行为进行督导也有一定的困难,以闯红灯、逆行为例,如果是普通的家用机动车或非机动车,因为可以具体到某一位车主和车主所在的单位,一旦发生不文明行为或违规行为,可以很快定位到人和单位,进行通报批评,但共享电单车的共享性,决定了谁都可以使用,发生不文明行为时,如果没能当场抓到现行,事后很难“责任到人”。
不仅如此,共享单车企业对共享电单车的配备不合理,也是造成许多不文明行为的原因之一。“我们在督导过程中发现,有些地方的乱停乱放现象,和停车位不够、共享单车企业没有及时回收也有一定的关系。”王伟说,以宁夏大学附近为例,每到早晚高峰时段,这里的停车位全部停得满满当当的,但仍有人来此停车,在没有停车位的情况下,人们只能把共享电单车停在非机动车道上。
此外,虽然银川市交管部门一直在积极推行一盔一带,但目前并没有相关法规对不戴头盔的行为进行约束,交警遇到市民骑共享电单车不戴头盔时,由于没有法律依据,也无法对其进行处罚,只能以劝导为主。 记者 吴璇
刹车不灵 停车位设置不精准 车辆投放不科学
这些小问题让共享电单车使用者很无奈
共享电单车虽然便捷,但在使用过程中,仍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其中刹车不够灵敏、停车点不够精准、投放不够合理,是市民遇到较多的问题。近日,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刹车不灵敏容易“背锅”还危险
对于市民裴文超来说,电动车是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无论是送孩子上学,还是自己上下班、出门购物等,都要靠电动车来代步,为此,她专门买了一辆电动车,可就在前段时间,裴文超的电动车出了故障,她只好每天在小区门口扫共享电单车来骑,然而,骑车给她带来的却不是什么好的体验。
“刹车太不灵敏了。”裴文超说,“共享电单车按了刹车后,还会有一股惯性,推着车辆向前十几米才能停下来”,因为共享电单车的这个问题,裴文超已经多次“被违规”。“刚开始不知道,每次过马路看到红灯后按了刹车,却还是向前冲了十几米,感觉就像故意闯红灯一样。”裴文超无奈地说,现在,她得在离路口还有很远的地方,就开始减速、刹车,生怕到了跟前来不及。
刹车不灵,除了容易让人不慎“背锅”外,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市民杨路就曾遇到过一件至今都让人后怕的事儿。他告诉记者,有一次他和几个朋友出去吃饭,吃完扫了一辆哈啰共享电单车,沿着文化东路骑行回家,骑到永康巷口时,他看到有一辆车正从永康巷由南向北驶来,就赶快按了刹车,没想到车子不仅没停,还带着他直接冲过了马路,等到回过神来,杨路发现刚才那辆车正贴着自己的后背开了过去。“很后怕,万一我冲到马路中央,那辆车正好过来,后果将不堪设想。”
停车位设置不合理 市民难以精准停车
如果说共享电单车刹车不灵,让市民在不便之余,还有几分危险。那么共享电单车停车位设置的不合理,就更让骑车人感到无奈了。
“共享电单车的停车位设置得不是很精准。”市民刘婧婧说,她的单位门口就有一处共享电单车停放点,但每天早晨,她都需要推着车子往前走很远才能停车成功。“不知道停车位到底是怎么施划的,明明路上画着标识,可APP却一直提醒不在停放地点。”刘婧婧说。
还有一次,她从银川一中骑共享电单车到紫荆花商务中心,下车后看到有停车点,可准备停车时却被告知自己不在停车点上,她一边走一边尝试,试了好几次才停车成功,回头一看,已经离自己的目的地有很远的一段距离了。“现在如果不把车停在停放点上,处罚还挺严重的,我们当然也想按照规定好好停车,可这都已经到了停车点,却被告知停车失败,也太不方便了。”刘婧婧说。
无独有偶,市民王婷也曾遇到类似的事情,有一次,她骑着美团的共享电单车去金凤区万达附近,停车的时候,已经到了停车点上却被告知停车失败,又往前推了一段路才停车成功。“后来我发现,虽然那一片都是停车点,但是不同平台电单车的停车位置还不一样,我得找到美团共享电单车所在的位置,才能停车成功。”王婷说,不同平台划分区域,确实方便管理,但对于骑车人来说,其实并不方便。
投放不科学 旱的旱死 涝的涝死
除了停车位设置不合理,车辆投放、分配的不科学,也让很多市民感到困扰。小刘是宁夏大学的一名学生,平时在学校周边活动,出行几乎都靠共享电单车,可是共享电单车投放的不合理,也给他带来了一些不便。“学校门口的停车点上,车辆总是满满的,每次到学校门口都没地方停车,尤其是早晚高峰期的时候。”小刘说,到了晚上,学生都回到学校了,学校门口的共享电单车基本上没有多少人使用,可有时候各平台还会在这里投放,这就导致一些学生回来后,发现车位已经被“补满”,自己骑回来的车子没地方停了。
与大学门口车辆太多,一位难求相对应的,是一些老旧小区门口共享电单车的缺位。在兴庆区高台寺巷里,有大大小小五六个老旧小区,过去,小区里门口还有停车位,摆放着一些共享电单车,但后来为了整顿环境,小区门口的停车点没有了,“以前小区门口就有停车点,出门就能扫到车,特别方便,现在要一直走到解放路,都快走到公交车站了,那我还不如坐公交车。”家住文建小区的李女士告诉记者。
共享电单车虽方便 共享自行车也被怀念
在共享电单车出现了一系列“毛病”的同时,也有一些市民开始想念逐渐退出舞台的共享自行车。在他们看来,共享自行车虽然需要脚蹬,感觉比较累,而且速度也不如电单车快,但在某种程度上却更为便捷和人性化。
“以前出门经常会扫个共享自行车,自从共享自行车被共享电单车取代后,好几次扫码骑车的体验都不太好,尤其到晚上,一扫码十辆里面有一半都是没电的,还有的电量已经不多,无法行驶太远。”市民张大爷告诉记者,以前骑共享自行车时,就很少遇到这样的问题。“只要有力气蹬就能走,方便多了。”
同样的困扰,也出现在一些不会骑电动车的人身上,市民张女士告诉记者,自己从小就不敢骑电动车,总觉得速度太快驾驭不了,因此一直都是骑自行车出行,以前有共享自行车的时候,她还可以扫码骑车,现在共享自行车越来越少,不能骑共享电单车的她,就比别人少了这种出行的途径。
“共享电单车取代共享自行车,确实解决了很多问题,但从私心的角度说,我其实希望取代的步伐能够慢一点,让那些不会骑电动车的人,或是老人、孩子也能有更多选择。”张女士说。 记者 吴璇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