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记者从银川市生态环境局获悉,为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银川市出台《关于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三线一单”为抓手,建立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优化全市发展和保护的格局。《意见》明确主要目标,到2025年,全市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到2035年,全市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环境优美实现大改善。
根据《意见》,从生态环境保护角度全市共划分58个生态环境管控单元,分为优先保护、重点管控和一般管控,从源头预防和生态环境准入,为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提供了有效手段。其中,优先保护单元32个,占全市面积的31.93%,主要包含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饮用水源地、湖泊、湿地、环境空气一类功能区以及生态功能重要和生态环境敏感脆弱的区域等;重点管控单元17个,占全市面积的39.58%,由水环境重点管控区、大气环境重点管控区、高污染排放禁燃区、地下水开采等重点管控区、工业园区等叠加形成;一般管控单元9个,占全市面积的28.49%,除优先保护单元和重点管控单元之外的其他区域。
同时,《意见》中制定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结合区域重点环境问题,对每个管控单元提出管控要求,建立“1+58”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体系。“1”为全市总体管控意见,“58”为各环境管控单元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优先保护单元主要以严格保护生态环境为导向,依法禁止或限制大规模的工业开发和城镇开发建设。进一步恢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加强贺兰山、黄河滩区生态保护红线以及重要生态空间的保护,严格矿山勘察和开采,持续巩固贺兰山生态修复整治成果。加强典农河、阅海湖等河湖湿地水生态治理,强化水生态保护修复,巩固水生态安全。
重点管控单元,总体上以守住环境质量底线、积极发展绿色生态经济为导向,聚焦重点区域的重点环境问题,加强污染物排放管控和环境风险防控,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加强黄河流域银川段上下游、左右岸统筹治理,严格入河(湖、沟)排污口设置,确保入黄排水沟水质达标。
一般管控单元,主要以适度发展社会经济、避免大规模高强度开发为导向,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要求,执行国家、区域、流域、自治区、银川市相关产业准入、总量控制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等相关规定,推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记者 鲍淑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