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随着雨水逐渐增多,野生蘑菇进入生长旺期,食用野生蘑菇造成中毒的风险大大增加。9月3日,银川市食品安全委员会综合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为“食安办”)发布安全警示。
雨后,许多市民朋友喜欢去草丛、树林、山间采摘野生蘑菇,并带回家食用,这样的做法是将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安全置于危险之中。食安办提示,野生蘑菇种类繁多,肉眼难以辨别其是否有毒,而民间流传的一些识别方法没有科学依据,并不可靠,切勿轻信。食安办提醒广大市民应充分认识毒蘑菇的危害,提高自身食品安全意识,谨防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
毒蘑菇又称毒蕈,常见可致人死亡的品种有十余种,多生长在潮湿、低洼、阴凉的地方,外观与可食用蘑菇非常相似,不易区别,一旦误食,后果非常严重,不但会造成肝、肾等脏器及神经系统的损害,甚至可致人死亡。目前,毒蘑菇中毒尚无特效疗法。
预防毒蘑菇中毒的根本办法,就是不要采食野生蘑菇。为提高广大市民的防范意识,食安办警示消费者应高度警惕,不采食野生蘑菇,包括路边、社区草丛中雨后生长出的蘑菇;不购买来源不明的蘑菇,特别是路边摊贩兜售的蘑菇;不向亲朋好友馈赠、推销在野外自采的蘑菇。另外,食品生产经营者对于不认识的蘑菇,要做到不采摘、不加工、不经营,确保所加工经营的蘑菇中未混入有毒品种。
食安办特别提醒广大市民,一旦误食野生蘑菇后出现中毒症状,要及时处置,尽早采用催吐、洗胃、导泻、灌肠等方法,迅速排除毒素,同时,应尽快到医疗机构接受治疗。餐饮单位一旦发生毒蘑菇引起的食品安全事故,应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记者 闫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