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实现上半年“双过半”,全面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这离不开相关政策落实的速度与效果。在转瞬即逝的政策窗口期中,挖掘市场机遇,释放市场红利,因势利导为经济发展创造一切可创造的空间,才能为银川城市发展强筋健骨,释放更多积极信号,凝聚更多市场信心。
在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自治区稳经济保增长促发展电视电话会议相继召开后,即将有一大批驱动经济发展、释放经济活力的实施细则出台。这种“应出尽出”的政策组合包,就是要以最快的速度,达到“应享尽享”的目的,积极为各类企业和市场主体,在政策层面创造出更多的发展空间。
用“放管服”改革的办法优化政策实施流程,以政策促政策,以政策出政策。银川多年以来“放管服”的改革成果,不断提升了银川的市场活力,培育了一大批市场主体,也为整体塑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有了这样的基底,再去制定更加详细的政策,既有了明确的底层逻辑,也有了行之有效的方法。没有好的“政策底盘”,就谈不上好的“政策动力”,更无法形成好的“政策体验”。而这恰恰是“放管服”改革为我们积累的经验和模式。在稳经济保增长促发展的过程中,这些经验和模式,也是一次接受考验的机会,更是对我们政策能力和治理水平的大考。
政策落实贵在“快”字,我们既要拿出储备的政策工具,又要拿出与市场节奏相匹配的细则,加快政策落实的速度,保证政策效益的最大化。有力应对困难挑战,特别是超预期因素冲击,政策落实的速度快不快,是考验政策效果的关键。如今的市场变化速度快,下行压力增加得快,就需要我们用更快的脚步,跑赢市场变化带来的影响。无论是重点产业,还是小微企业个体户,他们感知市场变化的速度最快,受影响也最大。政策细则能不能覆盖到他们,能不能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十分重要,如果不能做到快,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这需要我们拿出百倍的精神,敏锐地察觉市场变化,了解企业之所急,精准制定政策,高效落实政策,紧紧围绕“快”做文章,打好政策落实速度战,争取最大的主动。
确保不漏户、不漏人地清晰了解政策受益主体,最大程度做好政策储备,为下一个阶段留下更大的发展空间。我们既要抓大,也要顾小,深刻认知重点产业对于地方经济的压舱石作用,也要明确理解中小微企业和个体户对于稳就业促增收的规模作用。通过对现阶段经济发展的科学研判,为不同类型的市场主体提供最优惠的政策,让市场主体在接下来的发展阶段中,都能享受到政策红利。同时密切注意市场变化和节奏,储备下一个阶段的政策,以更具前瞻性的视角,研究银川经济,预判发展态势,不放过每一个有利于城市发展的机会。
打好政策落实速度战,需要我们要抱有充足的信心,以及足够的准备。应对更多两难多难问题。只要我们坚定不移朝着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擘画的方向勇毅前行,积极应对不同市场局部出现的新挑战,就一定能够完成稳经济保增长促发展的任务,为全区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