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盐城滨海县,评选“躺平”干部并诫勉谈话,近期引发的议论不少。倒逼、激励干部提振工作作风和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出发点没错,其治理决心亦值得肯定。但诚如众人所言,评选不是走过场,也不是唯一治策,根除不作为,更重要的工作是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夯实长效监督。
玩心重、图安逸,怕出错、不担责,在岗不在位、出工不出力……干部躺平,其危害显而易见。年初,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将整治推诿扯皮、玩忽职守、不思进取的不作为问题被纳入今年工作重点,明确要求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既让以权谋私、蜕化变质的贪官在党内无藏身之地,也让那些政治麻木、办事糊涂的昏官,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懒官,推诿扯皮、不思进取的庸官无法立足。
为此,各地开展了近乎相同的测评,找出一批“躺平”干部、“捣蛋”干部、“闲谈”干部、“蜗牛”单位,施以反向鞭策。有人说,这种方式,形式大于实质,指望通过树几个反面典型来震慑,实际效果不大,加之评选标准、方式中难免掺杂主观因素,其公允性也不一定立得住。
此话不无道理。对想躺平的干部,不但要以长效监督和惩戒机制,消除其生存空间;也要重视正向激励,解决现有的体制性矛盾,让有为者真正“有位”。
但反过来说,测评选出“躺平”干部真的没有意义吗?非也。至少是动了真格的。名字亮出来的那一刻,不光是其本人脸红发热,其所在单位、上司,多少也会挂不住。现行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正是监督机制、用人和选拔机制问题。“躺平”干部,不管是动力不强“不想为”,还是能力不足“不会为”,令其以这种状态待在那个位置上就是错误,谁来为错误埋单?责任,需要准确界定层层追究,而不是任由所谓的人缘、后台,左右提拔任用之公平公正。 刘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