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博客评论 > 博客评论焦点
打通“带编入企”通道解决了什么痛点?
时间:2022-08-08  来源:银川晚报
  ■新闻背景
  日前,银川市创新机构编制管理,首批设立100名人才专项事业编制,通过“定向配编”“带编入企”等方式,让人才带着事业编制到重要领域、重点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等工作,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在创新创业中的引领作用。
  打破人才使用流动的体制障碍和制度藩篱,将重点产业、重要领域的人才引进需求与事业单位人才管理有机结合,“带编入企”让编制的用法更加灵活,更有利于银川的人才积累,把单纯的考一个铁饭碗,转变为多项受益的整体行动。未来,“带编入企”还会解决什么痛点呢?
  观点一
  扩展了新通道锻造了好队伍
  这是招才引智的又一“杀手锏”,既瞄准了企业创新的当下急需,又可以为地方打造一支具备科创和管理工作经验丰富的强大干部队伍,在不远的将来,充盈到相适应的岗位去。
  什么人可以使用这个专项事业编?新引进的高层次与急需紧缺人才,40周岁以下,学历、职称等要求不低。为什么定这样的条件?上手就能实战,没有时间再去给相对更年轻的人慢慢积累经验了。可人家自身条件高,又凭什么来一个二三线城市工作?这就是招什么人、从哪儿招、怎么招的问题。
  来处不是没有缺口。疫情下,大厂押注未来领域,在核心高端人才引进上更倾向于95后,不惜为其开辟快速通道,甚至大幅涨薪,而裁员流出一批精英,大多在35岁左右年纪,这是二三线城市的机会。
  相对于他们以往的经济收入和个人生活质量,给钱是最实在的。但是,钱又不是万能的。稳定的工作环境可能更能满足他们当下所需,于是轮到编制起作用。就好像一条通道,吸引我们所需的高层次人才,带着他们的技术与成果,参与地方产业发展、领军产业发展。
  “带编入企”,服务期3年,期满后可放弃编制留在企业,也可以继续带编,进入专业对口的事业单位。如此一来,人才的选择多了,但不管怎么选,他们都留下了,其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也能继续发挥作用。因为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当我们拿出“带编入企”政策时,还抛出了一张情感牌——归属,让人真正全心全意地跟你一起干。
  还有一个问题值得注意。不光入口关要严把,3年聘期内,干得好不好,是否混日子?得有一套完备成熟的体系去管理、评定。  刘薇
  观点二
  通过指挥棒让引才更有针对性
  引进人才归根到底还是为产业发展服务。首批设立100名人才专项事业编制,通过“定向配编”“带编入企”等方式,让人才带着事业编制到重要领域、重点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等工作,既加重了“引才砝码”,更让引才有了针对性,引进人才也能专注、更踏实扎根企业,服务发展。
  人才引进的政策围绕各种福利展开,早已有之,厚植爱才、引才、留才热土的核心,还应该是让人才有真正发挥价值的地方。“定向配编”“带编入企”式的人才引入,亮点是在编制没错,但更重要的是“入企”。
  这就要求政策在施展初期,便要充分考虑到企业所需、所盼、所求的人才是什么样,从学历年龄、研究方向、职业规划等维度有更清晰的考量和筛选。政策面向的人才群体,一定是具有一定技术创新、难题攻关能力,对自身职业发展规划有清晰认识。只有这样的人才才能知道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他们在工作时才能更有方向。
  编制固然有吸引力,但这不能成为吸引人才的唯一砝码。更应该考虑事业留人,让真正具备能力的人才,到企业需要的一线岗位中去,鼓励、支持、引导他们,将所学内容与企业发展有机结合,在企业发展壮大中更有获得感。  周志翔
  观点三
  为企业和人才系上双保险
  企业培养人才过程中最怕什么?人员流失必然居其一,自己辛辛苦苦花大力气在万千竞争者中挑选出来的好苗子,再投入大量时间、金钱进行理论和实践上的“全副武装”,终于成了能独当一面能手的时候,却选择了离职,这就会让企业很难受。
  要留住人才,一方面靠的是高薪;另一方面则是归属感,恰恰编制就能给人才带来归属感,对人才来说有了编制就相当于有了一道保险。有了编制即使企业经营出现问题,依旧可以选择分流到其他单位,继续用自己的才华发光发热,可以不用为未来生计发愁,安下心来一心一意努力工作。
  人心稳定了,才能把企业当成家,也就不会轻易离职,这就给企业育人、用人也上了一道保险,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人才流失的问题,也避免了因为企业害怕人才流失不敢培养人才的问题。因此,“带编入企”无论对于企业,还是人才都不失为一件好事。  吴戈
编辑:李文 责任编辑:李娟
权威发布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自
  •  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宁夏高标准农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进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加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
  • 便民信息
    精彩图片
    碧波轻舟人游画中
    碧波轻舟人游画中
    这些牧草功不可没
    这些牧草功不可没
    宁夏人物
  •  巡护员张万东:用脚步丈量对长城
  •  马立军:“这两年要让通城村变个
  •  俞惠明:用坚守和创新酿造最好的葡
  •  沈富裕:巧解富民村"富裕"密码
  •  李秀广:做电力科研路上的追光者
  • 宁夏财经网版权所有 宁ICP备2021002495号-2
    地址:宁夏银川市中山南街宁夏报业集团商务信息大厦1202室 邮箱:nx_cjw@163.com 电话:0951—6072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