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认为社区工作太苦,更没有什么前途可言,因此社区工作岗位上鲜有年轻人的身影。而作为一名80后,欧学锐却坚信社区工作更贴近群众,也更能锻炼一个人,从2009年进入中山南街街道清和社区工作,他一干就是7年多。
在欧学锐的眼中,解决群众的困难始终被摆在第一位。2009年一次走访中,欧学锐了解到社区78户低保家庭里有14户没有安装暖气设施,其中3户还是80岁以上的老人。随即,欧学锐与相关部门取得联系,在征得各方意见和建议后,决定为这14户困难家庭安装供暖设施。最终通过多部门的协作和努力,这一问题在2010年的初冬得到解决,而且居民没花一分钱。
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步发展,欧学锐意识到居民对社区功能的多元化需求日益强烈,挖掘社区经济、培植经济增长点能够为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也能有效解决下岗人员再就业的问题。2010年,欧学锐与结对村协调沟通后,在辖区内建立了两个便民蔬菜直销点,采用社区管理、下岗失业人员经营的模式,解决了居民买菜难买菜贵的问题,赢得辖区居民的一致好评。
2011年,欧学锐经向上级部门报审获批后,在辖区内闲置的空地上建成了社区综合服务点,将营业房优先出租给辖区内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和再就业人员,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创业的平台。
面对社区下岗人员多、文化素质普遍不高的实际情况,如何创造合适的就业机会,是欧学锐一直以来最为关心的事情。在欧学锐的带领下,2012年,社区通过多方协调在胜利街永通巷成立了再就业夜市,摊位设置直接面向居民群众,服务领域宽,投资少,经营方式灵活,辖区内的再就业难题得到大幅度解决。
通过蔬菜直销点、社区综合服务点、再就业夜市的成功运营,清和社区年收入达到了16万余元,社区经济效益得到增加的同时,社区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也迎刃而解。
本报记者张韶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