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宁夏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劲旅”——宁夏水利水电工程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工局),当前正是宁工局深化改革、跨越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公司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的关键时期。
2020年,宁工局公司在稳步提升区内水利工程市场份额的同时,要面向全国找项目、占市场、谋发展。在宁工局全面深化宁夏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夏水投集团)改革决策部署,奋起直追的路上,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宁夏水利水电工程局有限公司解培宏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以硬核自主创新技术加持,工作室为企业转型升级,为宁夏水投集团决心打造施工产业“升级版”不断集聚动能。
“专利大户” 向技术要生产力
称解培宏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为“专利大户”,并非言之过甚。
自成立以来,工作室不断攻坚克难、抱团创新,共获得技术创新奖34项,其中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2件,计算机软件著作6件,QC成果一、二等奖8项,参与编制工程技术标准1项,打造企业级工法3项,引进“四新”5项,其课题《黄河宁夏石嘴山河段河道控导工程水沙运移现场实测及数值模拟研究》获宁夏水利科技进步二等奖,为公司节约成本776万元。
这一系列亮眼成绩的背后,是过往探索实践与汗水的积淀。围绕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重难点问题,工作室有的放矢地开展创新和攻关活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生产效益。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人工搅拌具有搅拌不均匀、运输困难、浪费大等弊端,还存在机械扭伤、触电等事故隐患,工作室结合生产实际,创新推出高分子合成材料填缝机,实现了在气温低的情况下提高生产率,解决了人工搅拌存在的问题,比人工节省50%以上。
为解决大直径PCCP管道安装问题,工作室自主创新制作液压管道安装机,通过人员在管道内部操作设备进行管道安装,解决了大型输水管道安装效率低下的问题,改变了传统的人工倒链安装模式,不但降低了安全隐患,更使施工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由于水利工程建设对管道、机件、配件等产品要求的特殊性,市场上购买的产品规格不能适应工程建设需要,很多情况下只能自主研发,另外考虑到加工产品运输到项目地点耗时耗力,所以这种加工生产创造通常都在施工现场进行。因此可以说,施工现场成为我们孵化专利的基地。”工作室领衔人解培宏说。
没有一次次的试错取舍,就没有后来的厚积薄发。工作室先后获得了松紧螺丝用液压扭转装置、一种抹墙机用新型抹板结构、一种新式电动机保护器、一种土层剖面的含水率测试装置、一种农业节水灌溉装置、一种水利工程防护网装置、一种水利工程检修爬梯等12件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铁军突击队” QC小组大展身手
工作室“收割”专利的背后,技术攻坚“突击队”——QC小组功不可没。
QC小组是指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企业职工,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人员素质和经济效益为目的组织起来,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小组。
自2011年参加并开始使用QC知识组织开展QC小组活动以来,宁工局调动全体员工参与质量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的运用QC知识,组织小组活动,一次次完成所提出的针对性强的问题,并在施工过程中有效改进施工方法,保证各项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位于固原市原州区开城镇海沟村的坝体提升改造工程,由于坝基渗漏,泥质砂岩胶结较差,长期渗漏,危害坝体稳定。为确保灌浆质量,提高分部 工程优良率,宁工局成立QC小组,通过现状调查、设定目标、分析原因,小组成员们总结出了坝体灌浆压力不稳定、浆体性质不均、灌浆顺序不合理等问题的“症结”,并迅速制定出调节灌浆压力、调整灌浆顺序等“药方”,同时制定巩固措施,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也提升了项目标准化管理,并使此工艺在同类工程中得到推广和应用。
工作室QC小组活动的开展,从课题选定到活动总结的各个环节,都是工作室成员通过团队的集体讨论,各自建言献策,然后具体分工,落实事项,将技术难题各个击破。
“要走出一条别人无法逾越的创新之路,要自己打倒自己,不断突破自我搞创新。”QC小组成员张天芳说。正是在这种自主创新精神的指导下,QC小组成员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取得了丰硕成果。截至目前,工作室QC小组共有8项QC成果获中国水利电力质量管理协会奖项。QC专项科技攻关,获得全国水利行业优秀质量管理成果奖。
作为宁工局质量管理的理论知识和有效活动,QC小组活动已经成为公司提高质量,改进技术,不断完善企业生存发展能力的有效手段。
“传帮带” 授其以渔炼人才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解培宏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下设管道项目组、机电项目组、信息化项目组、水利施工项目组和QC小组项目组,成员们各个都是精兵强将。这源于工作室扎实高效的人才“输出”方式。
一直以来,宁工局以及创新工作室一直秉承着“传帮带”的优良传统,在创新工作室的日常工作中“传”,授其以渔,按照“一对一”“一对多”的“以老带新”方式,下任务、压担子、提要求。从集中授课、师带徒,到现场技能操作、实际锤炼,宁工局分阶段将员工进行培养,达到技术指标才能加入到工作室,且工作室的每个成员都有要攻坚的科技任务。
近三年来,工作室平均每年培训人数达到350人次以上,培养了一级建造师3名,二级建造师23名。严格的员工培养体系,为企业发展培育了一支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专业人才队伍。
成就感是获得感的源泉。公司每年对创新成果进行评价,优胜者给予奖励,并在个人职称评定、技能提升中作为依据。“想要真正实现目标,最重要的是练习、消化和沉淀。很珍惜也很感谢工作室现在聚力创新的氛围,为员工自身成长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解培宏说。
工作室助力公司实现创新驱动、实干实做的良性循环,加快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更以其爱创新、能创新、愿创新的澎湃动力,为推动公司建成“科技创新型施工企业”贡献力量。
坚持问题导向,基于工作实际的创新激活力、改革再突破,占领技术突围制高点。如今,蓬勃生长的创新工作室成为宁夏水投集团实现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辐射中心,培育人才和科技创新成为其最鲜明的特征。未来,宁夏水投集团将以工作室为引领,突破影响企业发展的桎梏,朝着更宏伟的发展愿景实现突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