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活消费 > 健康
别让身体这些器官过劳了
时间:2022-05-31  来源:银川晚报
  那些为了我们每日生存和生活而持续工作的脏腑组织器官,它们并没有真正的“假期”,甚至需要24小时待命。但器官也有疲劳的时候,如果让一些器官经常处于过劳状态,健康难免要亮起红灯。
  脑过劳
  人们常说“大脑越用越灵”,然而一直将弓弦绷得太紧,弓很快就会断裂,脑中的“弦”也是如此。“长期压力过大,经常熬夜,加上网络时代无处不在的信息,都可能让你的大脑不堪重负,出现脑过劳的状态。有些人年纪轻轻,就已经出现了诸如注意力和记忆力减退、思维混乱、焦虑等症状,明显觉得脑子不好使了,那就要警惕是脑过劳了。”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许东博士介绍。此外,症状严重者还会出现神经衰弱、长期性失眠等症状。
  有些人在大脑感觉疲倦初期时,习惯大量地抽烟、喝浓茶、咖啡等来刺激,以便能继续工作和学习。但时间久了,脑疲惫却越来越明显,整天昏昏欲睡、哈欠连天,做起事来也开始“漏洞百出”。
  “如果明显觉得大脑不够用了,可以先行自我调节,比如放缓工作生活节奏、适量运动等。大脑工作需要足够的氧气,而体育锻炼会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血液的携氧能力,从而可以给大脑更好地供应氧气。大脑的高效运行需要多种营养物质,均衡膳食、各种营养合理搭配,才更有利于大脑的健康。”许东建议。
  为了能让工作学习拥有更高的效率,不妨经常发个呆,给大脑放个假。
  眼过劳
  每天长时间面对电脑,熬夜工作,空暇时间又忙着玩手机刷抖音,高强度用眼已成为生活常态。这让很多人的眼睛不堪重负,出现眼干涩、异物感、灼痛感、易疲劳等干眼症状。
  “干眼的发生与诸多因素相关,包括衰老、自身免疫性疾病、糖尿病等,其中电子产品的过度使用也是导致干眼的‘祸首’。人们长时间地盯着电子屏幕,睫状肌痉挛,调节能力下降,瞬目减少,泪液分泌减少,容易导致视疲劳及眼部不适。”宁夏眼科医院角膜与眼表疾病科副主任医师、眼科学博士李慧平表示。
  中医有“累从眼入”的说法,如果眼睛过于劳累,也可能会牵连五脏六腑,出现诸如头痛、烦躁、恶心等疲劳症状。
  建议使用电子产品时,每20分钟就停下来眨眼20秒,让眼睛休养一会。感觉到眼睛干涩,往往是一种警告,说明你的眼睛已“过劳”,最好马上离开电子屏。眼睛疲劳时还可以用热毛巾、蒸汽眼罩等进行热敷。日常注意劳逸结合,避免熬夜。多吃一些含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等抗氧化成分的水果和食物,如牛奶、胡萝卜、黄豆、小米等。
  肝脏过劳
  肝脏其实很脆弱,而且是个没有末梢神经的“沉默的器官”,每天任劳任怨,不管多辛苦都不会喊一声累。因此,当你感觉到“肝疼”时,其实它早已不堪重负累趴了。
  对很多年轻人来说,熬夜、烟酒是生活常态。但其实,肝脏最不喜欢的就是熬夜、烟酒。“烟中含有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损害肝脏等脏器,是导致疾病、诱发癌症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酒的代谢产物乙醇对肝脏来说极其不利,酗酒会增加脂肪肝、酒精肝的风险。”
  “23点至凌晨3点是肝胆排毒后修复期,这个时间段人应该进入睡眠状态。如果这个时段还在熬夜,肝脏就不断输出能量,无法完成新陈代谢,无法实现肝排毒和滋养细胞的效果。而经常熬夜的人,面色会显得青灰,神志倦怠而易烦躁,久而久之容易出现肝胆疾病。”银川市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副主任医师王炎杰提醒。
  不熬夜、规律睡眠是对肝最好的养护。还应戒烟、少喝酒,平时还可经常用枸杞菊花泡水喝,常揉太冲穴也可提高肝的排毒功能。
  心脏过劳
  心脏需要保持24小时的持续跳动,堪称“劳模”器官。一般正常人安静时的心率为60~100次/分,睡眠时心率会下降,睡眠可以说算是心脏的“休息时间”了。
  记者了解到,近两年来,青壮年男性心脑猝死事件时有发生。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持续熬夜、过度疲劳以及高强度的工作压力、情绪激动等都成为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见诱因。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有些上班族平时基本没时间运动,周末会到健身房狂练一番,或是超负荷长跑锻炼,以为这样有益于身体健康。但事实上心脏最怕这种突击锻炼,一旦激烈运动超出了身体承受能力,发生意外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宁医大总院心脑血管病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刘志军提醒。
  为了不让心脏过度劳累,每天应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长期熬夜容易诱发或加重高血压,增加心脏负担。忌突击式的大量运动,应根据个人情况,适量运动,循序渐进。 记者 刘威
编辑:李文 责任编辑:李娟
权威发布
  •  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宁夏高标准农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进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加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农
  • 便民信息
    精彩图片
    湖水清清 往事悠悠
    湖水清清 往事悠悠
    水清苇绿,黄河边的生态画卷
    水清苇绿,黄河边的生态画卷
    宁夏人物
  •  白亚东:青春浩气走千山
  •  为残障儿童托起幸福之家
  •  倾尽丹心育桃李 奉献韶华铸师魂
  •  周秀:甘做守护“电网心脏”的忠
  •  王瑞刚:走出好路子 拼出好日子
  • 宁夏财经网版权所有 宁ICP备2021002495号-2
    地址:宁夏银川市中山南街宁夏报业集团商务信息大厦1202室 邮箱:nx_cjw@163.com 电话:0951—6072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