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缓解群众看病难的问题,这是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与海原县联合建宁南医院的初衷和目的。
宁夏南部山区干旱少雨,交通相对不便,群众存在看病难。九年峥嵘岁月不忘初心,九载求索为民橘井泉香。自治区人民医院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探索精准健康扶贫新模式,2011年托管海原新区医院成立宁南医院,9年来,为周边9个县脱贫摘帽贡献了强大力量,有效缓解了当地群众看病难的问题。
12月26日,是个值得庆祝的日子,自治区人民医院为宁南医院带来了又一健康“福音”,为提升宁南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满足群众对优质医疗服务资源的需求,自治区人民医院规划建设面积8000平方米、总投资3500万元的宁南医院儿科综合楼于当日正式搬迁启用。儿科综合楼开放床位152张,涉及儿科、NICU、ICU、泌尿外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呼吸科共9个学科,将极大改善宁南患者就医环境和住院难的问题。
当日,在宁南医院普外科,记者见到8床患者68岁老人袁志义,躺在床上正和儿子袁彪有说有笑聊着天。袁志义家住固原市彭阳县,前段时间在当地医院检查出胆囊炎结石,按照传统手术要开刀。由于当地医疗资源有限,经医生建议,12月20日,袁志义住进了宁南医院,医院普外科主任医生为袁志义进行了胆囊炎合并胆管结石内镜治疗。“再过几天,父亲就能出院了。这要感谢宁南医院的医生和护士,通过内镜治疗,创伤小、费用低,为父亲减少了病痛,也为我们减少了经济负担。”看到父亲手术恢复后的样子,袁彪高兴地说,听医生说,要是通过传统开刀手术,还要进行胆道引流管,恢复需要2个月时间,但通过内镜微创手术治疗,只要6到8年就可恢复了。
以上,只是宁南医院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缓解群众看病难的一个缩影……
着力缓解缺医难题
下沉优质人力资源
按照全托管协议,自治区人民医院承担宁南医院运行所有人员选派和费用支出。每年安排近300人到院区轮转,其中医生1年,护士半年,自2011年至今下派2300余人次,专业技术人员占85%以上,高级职称人员占30%左右。9年来,宁南医院共接收门诊患者104万人次、住院8.3万人次,完成手术2.5万台次,周边县市280万余名群众受益。
着力提升诊断能力
下沉先进设备资源
坚持三级甲等医院标准,定位“高精尖”,宁南医院购置了256排CT、数字血管造影、西门子1.5T核磁等当地稀缺设备,其中价值500万以上设备5台。宁南医院结合临床实际,满足群众疑难疾病诊治需要,采购电子胃肠镜、超乳玻切等先进设备1540余台(件)。截至目前,投入固定资产价值11200余万元;实施建设工程两项,概算6000余万元。
聚焦疑难危重救治
下沉先进诊疗技术
结合实际,宁南医院整体下沉眼科、骨科等重点学科资源,快速带动当地专科医疗技术水平。开展心脏病介入治疗、高位颈椎损伤固定融合等先进技术,填补当地30余项空白。举办妇儿等专业培训班,免费培训临近县乡医务人员80余人。同时,诊治疑难危重病人,截至2019年底接收急诊10万余人次,危重症达30%,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95%以上。
探索互联网+医疗
改善患者就医环境
近年来,宁南医院突出便捷,开展预约诊疗、智能导诊、候诊提醒、检查报告线上查询等信息服务。推进互联网医疗,开展健康咨询、健康管理、慢病复诊等线上服务。宁南医院负责人李德银说:“我们积极探索健康大数据共享,搭建了商业智能平台和临床数据中心,并构建同质化信息体系,建设了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信息系统,建立了PACS系统、床旁心电采集系统。
据了解,自成立以来,宁南医院先后荣获全国民族团结模范集体、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并初步形成了公立医院精准健康扶贫的“宁南模式”。同时,宁南医院紧紧围绕“根植海兴开发区,服务宁南人民”办院理念,秉承“厚德精术、医泽百姓”的院训,为把宁南医院打造成宁南山区永不搬走的三级甲等医院、区域性医疗中心、紧急医疗救援中心、远程会诊中心、基层培训指导中心,宁南医院全体医护人团结一心,奋发有为。 目前,宁南医院已成为海兴开发区最聚人气的“名片”、服务业的“龙头”、招商引资的“金字招牌”,也成为当地经济繁荣、民族团结、友好相处的纽带和桥梁。(记者 马彦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