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是夏至节气。到了夏至,才真正进入炎热的季节。“在中医养生理论中,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另一方面,尽管夏至以后天气炎热,可阴气已开始生长,也就是俗话说的‘夏至—阴生’。这一时节的养生保健,须结合时令特点调整养生方式以保护阳气,同时要调息静心防暑热。”银川市中医医院心病科副主任医师张骞给出几点养生建议。
1 天气炎热要静心
在炎热的夏天,我们应该调整生活方式,使心神安静,不被炎热扰乱心神,因为心境烦躁,身体会感到更炎热。
此时,为顺应自然界阴阳盛衰的变化,宜早起,并利用午休来弥补夜晚睡眠的不足。年老体弱者则应早睡早起,尽量保持每天7小时的睡眠时间。
夏至时节,大多数人会有全身困倦乏力以及头痛头晕的症状,严重者可能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工作。“究其原因,首先是由于这一时节气温高,人体只能通过排汗来散热,使人体内的水分大量流失,此时若不及时补充水分,就会使人体血容量减少,大脑会因此而供血不足,进而造成头痛头晕。另一方面,夏天人体出汗时体表血管会扩张,更多的血液会流向体表,这种血液的再分配可使血压偏低的人血压更低,从而发生头痛头晕。”张骞解释。
2 炎夏贪凉伤脾胃
夏季,人们容易摄入大量寒凉食物,日久则会导致体内阳气虚弱,进而出现各种阳虚不适的症状。夏至时节,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可多吃杂粮,不可过食热性食物,以免助热。此时节,人体心火较旺,可用些具有清热解毒、清心火作用的药物,如薄荷、莲子心、竹叶等来祛暑。
夏季又是多汗的季节,出汗多,则盐分损失也多,若心肌缺盐,心脏搏动可能出现失常。中医认为,此时节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咸味以补心。如乌梅汤是夏季保健良品;也可适当加点盐水,以补充随汗损失的盐分。食用冷食瓜果应适可而止,不可过量,以免损伤脾胃。西瓜、绿豆汤、酸梅汤,虽为解渴消暑佳品,但不宜冰镇后饮用。
夏日炎热,腠理开泄,容易感受风寒湿邪入侵,因此睡觉时不宜直吹久吹风扇、空调,使用空调时,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
3 运动舒缓防过汗
夏季运动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夏至为一年中日照最长、强度最大的时期,此时节若运动过激,容易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伤阴气,也宜损阳气,还可能出现中暑。”张骞提醒说。
“在运动锻炼过程中,如果出汗过多,可适当饮用淡盐开水或绿豆盐水汤,切不可饮用大量凉开水,更不能立即用冷水冲头、淋浴,否则会引起寒湿痹证、黄汗等多种疾病。”
TIPS
夏至解暑茶饮方
酸梅汤:
乌梅50克,桂花5克,水1000~1500毫升。将乌梅浸泡半小时,煎煮15分钟后放入桂花,再煮沸1~3分钟后过滤取汁,加入白糖适量和食盐少许,待冷后代茶饮。本品有清暑开胃、生津止渴的作用。
绿豆汤:
绿豆100克,大米20克(加入少量大米,能够去除绿豆的苦涩味),将绿豆、大米及适量的水放入高压锅中煮沸20分钟,待凉后饮用。本品有消暑热、止烦渴的作用。
双花茶:
金银花(又名双花)10克,绿茶3~5克,开水浸泡,代茶饮。有清热解毒、消暑止渴的作用,可防治痢疾、痱毒等。
记者 刘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