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活消费 > 生活消费焦点
留住记忆的饸饹面
时间:2021-12-16  来源:银川日报
  香味四溢的饸饹面。
  冬天万物寂静,想要凑个热闹,集市是个好地方。在贺兰县新贸市场里,各商家把门面打开,货物摆好,新鲜的瓜果蔬菜、肉蛋豆腐、日用百货琳琅满目,光是看一看,逛一逛就让人心情舒畅。
  对于老贺兰人来说,这么大的集市逛了小半天,少不了就地吃顿饭,填饱肚子,而集市里的李春正宗饸饹面,就是大家最惦记的一口。
  一碗历经四代的饸饹面
  天虽然冷,但李春家饸饹面的玻璃门上总有一层浓浓的哈气。到了饭口或者赶集的日子,进了门的顾客首先会问一句“有位置没”,接着店员把人招呼到桌子前,又赶紧跑到厨房帮忙。
  毕竟是一家老店,顾客总是那么多,而且其中大部分都是老顾客。这老顾客分两种,一种是现在几乎天天来吃一顿,还有一种是从小吃到大,然后再带着他们的孩子来吃。但无论哪一种顾客,无论多老的顾客,很少有能说清楚这家饸饹面开了多久的:“就记得小时候他们家这还是土砖房子,那时候还用木头做的压面机,门口有几张桌子……”
  “我们家的生意到我们手里已经是第四代了。”王慧是这家的媳妇,嫁过来后也跟着操持店里的生意,她说店经历了几代人的手,顾客也是一代换一代。
  用更精细的荞面做最传统的饸饹面
  尽管人多,但等待的时间并不长,因此,有人误认为面都是提前准备好的,但走到后厨才发现,所有的荞麦面都是现和面做的。
  “这个面就得现和,提前弄好就不好吃了,我们家一直都是现和面的。”王慧正说着,看见和面的缸已经空了,赶紧嘱咐负责和面的师傅再做一点。只见师傅从面袋子里舀了几勺雪白的荞面粉放入缸里,又从一个小袋子里舀了一些青黑色的粉末混在面里,再将热水加入其中开始搅拌。雪白的荞面粉变成灰色的面絮,在揉挤下又慢慢变成灰色的面团。最后把面团放到压面的机器里,一根根细长的饸饹面条从机器的底端“长”出来,直接掉进机器下的大锅里开煮,几分钟就熟了。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荞面的颜色就是发灰的,但荞面是否就像这样,掺了青黑色的粉末变黑的呢?对此,王慧摇摇头,“咱们过去吃的荞面磨出来就是发灰的,这是因为它表面的壳子没去干净,我们以前自己磨出的荞面也是这个颜色。但后来机器设备先进了,才看到荞面这么白。”她解释说,让白色荞面又变灰的粉末不是别的,正是蒿子磨成的粉。有了它,原本容易断成一节一节的荞面就可以做成连续不断的长面条了。
  “一般家里做的饸饹面,还可以在荞面里掺一些白面粉,也很好吃,不过我们家一直用的纯荞面,做得顺手了,顾客也吃习惯了。”王慧说,祖传的做法,轻易不敢变。
  灵魂肉香最诱人
  没有灵魂的面终究是留不住顾客的。其实对于很多食客来说,可以不挑剔饸饹面里是否全是荞面,也可以不挑剔面条是否容易断,不挑剔面的颜色是深是浅,但高汤和炒的臊子要香,这也是王慧家的饸饹面有那么多老顾客的原因之一。
  说起这美味的汤和臊子有没有什么秘诀,王慧也很难说清楚。毕竟作为一款宁夏本土传统美食,饸饹面太常见,太家常了,做法也都差不多。不过同样作为食客,王慧认为这碗饸饹面好吃就好吃在有浓郁的肉香味。而肉的香味终究离不开油脂加热后诱人的味道,那是最能刺激人食欲的味道。
  “每天早上营业前,我们得先用牛骨头把汤熬好,这就是浇在面里的高汤。”王慧说,
  臊子也都单独炒,她家的臊子是牛肉的,炒制的时候用的是牛油,相对于植物油来说,味道更浑厚,更润滑,加上其它调料去腥去腻,让油脂最香的味道浸入肉里。“我们家不光炒臊子用牛油,辣子也是用牛油烧热了泼上去的,特别香,好多顾客就喜欢吃这个辣子。”王慧说。
  辛勤守住的烟火味道
  财富积累的成本是时间,一个用四代人的时间经营起的店,它的价值不言而喻。
  “最早是我丈夫的太爷爷那一代开始做饸饹面,那时候日子不好过,能挣点钱养家糊口就行。现在我们也指着这碗饸饹面养家,但感觉还是有很多地方和过去不一样。”王慧说,就是这一碗饸饹面,让家族的日子越过越好,如今交到她和丈夫手里,他们希望把生意做得更好。
  如今,除了新贸市场的店面,家里还开了分店,照顾这两家固定店面之余,还要赶集卖饸饹面。“辛苦是挺辛苦的,但是没办法啊。”王慧说的这句“没办法”,没有无奈,更多是一种积极乐观的情绪。家族几代人就是靠勤劳创业守业,这样的生存智慧是他们宝贵的财富。  记者 李尚 文/图
编辑:李文 责任编辑:李娟
权威发布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住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2021年
  •  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自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召开中
  • 便民信息
    精彩图片
    黄河岸边是我家,风光旖旎在银川
    黄河岸边是我家,风光旖旎在银川
    候鸟“天堂”石嘴山的生态画卷
    候鸟“天堂”石嘴山的生态画卷
    宁夏人物
  •  张时荣:做好“文化+”特色文章
  •  田斌:用脚步丈量河情 用责任守护
  •  杨学斌:阡陌间播撒科技之种
  •  何占科:驻村“第一书记”演绎别
  •  吕慧兵:让胸前的那一抹红更鲜艳
  • 宁夏财经网版权所有 宁ICP备2021002495号-2
    地址:宁夏银川市中山南街宁夏报业集团商务信息大厦1202室 邮箱:nx_cjw@163.com 电话:0951—6072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