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消费券利用杠杆效应撬动消费潜能。
用消费券结算,减钱得实惠。
今年一季度,我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7.86亿元(占全区比重近60%),同比增长3.1%,高于全区增速0.1个百分点,增速位列西北五省区省会(首府)城市第二。在这背后,一张张政府消费券功不可没。
从今年3月开始,银川启动了成品油以及超市类消费券发放工作,这个被视为“真金白银”的政府礼包,不仅带热了线下消费市场,也激发了城市的消费活力。
一个多月 50多万群众成功领券
最近,市民杨彩玉和朋友分享了一件高兴事:在银联云闪付App上,她成功领到了一张满100减30元的银川市政府消费券,当天就和家人去超市采买了一周的生活物资,“相当于去超市购物打7折,太划算了。”杨彩玉说。在建发大阅城,同样领到消费券的市民杨先生告诉记者:“本来没打算购物,但是抢到了消费券,就忍不住出来逛逛。”
今年3月,为深入贯彻落实银川市委、市政府关于《银川市稳增长促发展十条措施》要求,银川市商务局在自治区商务厅、中国人民银行银川中心支行的支持下,积极对接中国银联宁夏分公司、骨干金融机构、骨干线上商贸流通企业等,开展了银川市“让利于民惠动全城”2022年惠民消费券发放活动。一个多月来,先后有50多万群众成功领券,核销消费券近30万张,平台关注人次超过130万人次,带动消费超过2亿元。
坚持四个创新 多角度优化发放
发放消费券,是政府拉动消费的临时性激励措施,也是助推消费、提振企业信心的一大利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许多行业不得不按下“暂停键”,特别是线下商业零售、商超等服务业,更是受到明显的冲击。如果说减税、减息、降费、减租是为企业减负的话,那么发放消费券则是为消费者省钱。只有充分促进居民消费,才能让企业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从而培育更多生机。
记者了解到,我市在政府消费券的投放中,坚持了四个创新,从“资金池”做大,到营销节点创新,从异商连带,到宣传推广扩大,实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过去传统形式下都是政府出资、企业打折优惠的参与模式,但是在此次消费券发放中,实现了由政府资金作为引导,撬动社会资本共同出资的新变化。”银川市商务局副局长李扬告诉记者,今年在中国人民银行银川中心支行的协调支持下,有效整合了银联的平台推广资金、各商贸零售企业的打折促销资金,再加上市域内多家银行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实现了消费券“资金池”的做大,原本计划投放4期的政府消费券,目前已经成功投放了8期。
另外,活动融合了生活必需品超市、生鲜水果超市、加油站等多种业态,采取超市消费券触发加油券、加油券再次触发加油券等形式,实现了生活必需品业态的串联互通和优势互补。“投放前期,我们也做过测算,每周一张百元电子消费券,可以满足一般家庭的部分生活必需品消费。”李扬告诉记者,按照设定,消费券的发放时间固定在每周五上午11点准时投放,不断培养消费者领券用券的习惯。
多管齐下提振消费市场
事实上,一次次从天而降的“红包雨”,也让“介于买与不买”之间的消费者,更愿意走进超市和商圈消费购物,而这有效激发了因疫情影响而暂时蛰伏的消费需求。
在小任果业玺云台店,一进门就可以看到政府消费券的宣传海报,为了提升使用率,每周五小任果业客服还会通过各个微信群,提醒会员准时上线抢券,为顾客争取最大优惠。“消费券发放期间,我们各门店的客流量都提升了两成以上。”小任果业相关负责人李文军告诉记者,因为满100元才能核销一张,所以客单价也比过去提升了很多。此外,在消费券的基础上,公司还推出了相关福利活动,通过叠加各种打折促销、团购和电子优惠券,进一步撬动消费潜能的持续释放。
对企业来说,一张张消费券引来的是源源不断的客流;而对消费者来说,一张张消费券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优惠。“我在商超买了110元的东西,但实付只有80多元,这省下的30元可以买更多的东西。”市民马丹说,使用消费券购买商品非常划算,而且在手机上就能操作,使用起来也很方便。
李扬介绍,消费是最终需求,是拉动经济最主要、最稳定、最持久的动力,也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体现。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除了在传统五一、十一黄金周开展促销之外,按照“错峰、填谷”的思路,后续计划发放学生用品消费券、老年人用品消费券,以及孕婴童品类消费券,聚焦不同业态间的特色和属性,为群众消费搭建更为便利化、智能化、多元化的消费场景,充分利用消费券的杠杆效应,把在疫情防控中被抑制、被冻结的消费需求释放出来,把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费培育壮大起来,使实物消费和服务消费得到强劲回补,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记者 孙楠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