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活消费 > 生活消费焦点
粽香里的流年
时间:2022-05-30  来源:银川晚报
  黄米粽子。
  翠绿的苇叶包着香甜的粽子。
  端午节,粽子当然最不能少,它撑起这个节日的美好味道。银川是个移民城市,生活在这里的人,吃过各种各样的粽子,也有着各种各样关于粽子的回忆。
  唐徕渠边摘苇叶
  红枣两颗,包在粽子的正中心;花生和豆子若干,分布在粽子其中的两个角上;粽子要包成近乎等边的四角体。这是银川人杨菲心目中最完美的粽子,是奶奶以自己的手法包出来的。
  “一到农历五月,家家户户都开始准备东西,要包粽子了。”杨菲说,那阵子,集市上总有人背着箩筐卖苇叶,家里大部分时候都是去买苇叶,但杨菲记得有一年,她曾跟着奶奶去摘过苇叶。端午前夕,天已经开始热了,奶奶趁着清早凉快的时候,带着她到唐徕渠边摘苇叶。这个时节芦苇正长得高,杨菲小小的个子淹没在其中,奶奶摘一会,还要回头看看她。
  苇叶拿回家,要先煮一遍,这是一种家常消毒方式,也可以让苇叶更加有韧性。每到这个时候,屋子里飘得都是苇叶的香味,总是让杨菲误以为粽子出锅了。包粽子的时候,家里会腾出最大的一块空间开始“摆阵”,一盆苇叶,一盆江米,还有几个碗,里面分别装着红枣、花生、豆子,旁边还有线绳和剪刀。奶奶拿着个小板凳,坐在中间,左右开弓,扯出3片苇叶折成漏斗状,先放几颗花生和豆子,铺上一层江米,再放两颗红枣,接着又是一层江米,最后在空一点的角上又塞了几个花生和豆子。杨菲开始不懂,后来跟着奶奶学包粽子才知道,角上放坚果,是为了防止江米漏出来。而包的时候也有很多小技巧,比如江米不能填得太满,线绳要系在哪个位置等。
  不过杨菲一直也没学会包粽子,以前是因为手太小了,掌握不住那3片苇叶,后来是因为上学、工作太忙,加上奶奶年岁高,也包不动了,再后来就没机会学了。“其实我吃粽子也不挑剔,就是后来吃多了别人包的,还有买的,才发现自己小时候吃的粽子竟包得那么漂亮。”
  粽子里有团圆的味道
  眼看着端午快到了,在回春巷开着一家私房川菜馆的黄凤玲想着让老家的人给邮寄点粽子叶,那种粽子叶是棕竹笋壳,和本地的苇叶不同,一张棕竹笋壳很宽,上面还有斑点,煮熟的叶子颜色发黄。
  “其实这几年包粽子,也用过苇叶,就是包得不太好,而且我也有点想念老家粽子的味道。”黄凤玲的老家在四川,是客家人,她说老家流行两种粽子,一种是用棕竹笋壳包的碱水粽,制作前把糯米泡上一晚,还要用草木灰煮碱水,第二天用碱水和着糯米包粽子,这样煮出来的粽子更透明,适合蘸着蜂蜜或者糖凉吃。还有一种粽子是红豆粽子,红豆是主角,比例要多一些,提前泡好,和糯米一起包。包好的红豆粽子不是用煮,而是放在烧热的稻草灰或麦秆里煨四五个小时,直到熟透。有时候为了增加粽子的香味,还会在稻草灰中加一些柚子壳、花生壳等。
  “我就记得小时候的红豆粽子,那个香味飘得到处都是。”黄凤玲说,小时候的端午节,老家镇子上有卖粽子的,一边做一边卖,她就爱在旁边看着。那时候过节感觉特别隆重,家家户户要把艾草、菖蒲挂在门口,直到晾干后熬成水,给小孩子、坐月子的妇女或者身体不好的人洗澡用。大人们要喝雄黄酒,也用筷子蘸一点,给小孩子舔一舔。而在黄凤玲家,以前过端午节,爸爸会做一桌子好菜,这是非常难得的,“与妈妈相比,爸爸做的饭更好吃,但是他平时在外面上班,节假日才回来,所以小时候端午吃的那顿饭,真的是期盼好久的幸福。”
  想起老家的黄米粽
  张志龙的老家在山西,早年间一直生活在那里,直到当兵被调到宁夏,才在银川安了家。在他印象中,端午节最大的仪式不是赛龙舟,不是喝雄黄酒,而是包粽子,小时候他一度坚定地把端午节叫作“粽子节”。
  小的时候,张志龙只吃过一种粽子——黄米粽子。张志龙说,黄米这种粗粮,做熟后总能吃到一点苦味,单一的黄米吃多了总觉得嘴里没滋味,而做成粽子,里面包着红枣,一丝香甜浸润其中,越吃越爱吃,“小孩子时候的口味嘛,就是贪那点甜。”
  张志龙说,他父亲吃粽子有个习惯,刚剥下来粽叶,得先把上面黏的那点黄米吃干净,再吃粽子,有时候看自己把黏着黄米的粽叶放在一边,还得拿过来自己吃掉。这些举动被张志龙看在眼里,不知不觉,自己也养成了这样的习惯。如今的端午节吃粽子,儿子那没吃干净的粽子叶,也会被他默默拿过来,用筷子刮干净吃了。
  而从老家带来的习惯不止这个,还有那不变的黄米粽子,他觉得比糯米粽子要香多了。只是今天他没那么贪恋粽子里的枣甜味,或是蘸着白糖的甜味,有时候就想嚼一嚼那味苦的黄米。  记者 李尚  图片均由受访人提供
编辑:李文 责任编辑:李娟
权威发布
  •  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宁夏高标准农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进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加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
  •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农
  • 便民信息
    精彩图片
    湖水清清 往事悠悠
    湖水清清 往事悠悠
    水清苇绿,黄河边的生态画卷
    水清苇绿,黄河边的生态画卷
    宁夏人物
  •  白亚东:青春浩气走千山
  •  为残障儿童托起幸福之家
  •  倾尽丹心育桃李 奉献韶华铸师魂
  •  周秀:甘做守护“电网心脏”的忠
  •  王瑞刚:走出好路子 拼出好日子
  • 宁夏财经网版权所有 宁ICP备2021002495号-2
    地址:宁夏银川市中山南街宁夏报业集团商务信息大厦1202室 邮箱:nx_cjw@163.com 电话:0951—6072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