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记者从银川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获悉,今年我市将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建设为抓手,按照“源头优先、洪涝统筹、雨污同治、量质兼顾”的治理策略,全域谋划、系统施策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持续提升城市发展韧劲,为建设大美银川提供动力支持。
海绵城市大范围应用深入群众生活
近年来,银川市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系统推进城市防洪排涝治理、黑臭水体治理、水系周边环境治理,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积极打造“安全韧性、绿色生态、人水和谐、幸福宜居、智慧人文”的海绵城市。银川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将绿色生态与城市功能有机结合,银川市借助海绵项目建设的有利时机,科学合理、全面系统进行雨污分流改造。
位于金凤区万安巷以东、阅欣路以南、唐徕渠西北侧,总占地面积近127亩的银川市第四十二中学和阅海第五小学,是银川“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工程,漫步校园中,随处都能发现暗藏在这里的“海绵”设施。校园人行道和广场大部分采用透水铺装设计,每逢下雨,透水地面不仅可以渗透吸纳雨水,使学校在中小雨天无路面积水,还可以通过透水性铺装及下部透水垫层对雨水起到净化作用。位于金凤区的宝湖湾小区通过道路两侧的水渠收集雨水,储存起来用于整个小区的绿化,将有限的自然降水合理利用,最终实现节水高效用水的目的。
加快推进智慧海绵城市监管平台建设
截至2023年12月,我市海绵城市建设达标面积60平方公里,占建成区面积31%,内涝积水区段消除比例达到93%。城市防洪标准、天然水域面积比例、可透水面积比例、污水集中收集率、污水处理厂进水BOD浓度等均达到考核指标要求。记者了解到,2024年示范期末,40%以上的建成区面积达到30年一遇内涝防治标准,内涝积水区段消除比例达到100%。
为此,我市将重点开展两个示范片区建设,即金凤区中北部示范片区和西夏区南部示范片区。其中,金凤区中北部示范片区建设主要以片区内涝积水问题和海绵城市蓄水为目标,通过对金凤区53.46平方公里,涉及2条主干道,10所中小学,6个住宅小区海绵化改造,缓解地块积水问题、减少源头雨水排放。西夏区南部示范片区将对28.5平方公里区域进行建设,涉及2个厂区,2个老旧小区源头化改造,2条街道路海绵化改造及1个湿地公园末端雨水调蓄工程。通过对两个示范片区的建设,逐步搭建起雨水下渗、蓄滞、净化、回用、排放的“海绵系统”,充分发挥集中连片海绵效应,形成内外“双循环”,高效控制雨水径流污染,提高排水防涝能力,推动生态治理工作。
此外,今年还将建设海绵城市智慧监管平台,为海绵城市规划、建设、运营、管理提供全过程信息化支持。通过各类数据的有机整合、数据共享和深度应用,为海绵城市监督管理、智慧决策、一体化调度、信息公开提供数据服务和信息支撑。 记者 李鲲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