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记者获悉,在2020年中国营商环境评价中,银川的“获得信贷”指标获得了全国标杆称号,排名较上一年大幅提升,市场满意度也获得了较高评价。
近年来,银川市信贷投放工作持续发力,对辖区内银行机构开展考评工作。金融部门通过对利率水平、支持银川市经济发展贡献度、服务水平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评,有效引导了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扩大信贷规模,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稳健的信贷服务。截至2021年底,全市人民币贷款余额5979.62亿元,同比增长8.0%,全年新增贷款444.62亿元,金融存贷比达127.5%,有力支撑了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为了让金融服务的好钢用在刀刃上,银川市强化了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工作的力度,在小微企业的资金支持方面也给予了一定倾斜。“振兴贷”“助力贷”“新农快贷”等专属信贷产品有效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2021年底,全市涉农贷款余额达1340亿元。
通过精准发力,银行、企业、税务之间逐渐破解了信息不对称等难题,有效助推了资金流通。银川市优化营商环境指挥部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银政企”联动机制畅通了银行和企业之间的沟通渠道,“云税贷”“纳税e贷”等银税互动金融产品将企业“纳税信用”转化为银行“融资信用”,都从一定程度上加快了资金流向、助推了经济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银川紧跟国家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了对绿色信贷的投放力度,清洁能源发展有了金融支持,低碳集约绿色发展有了资金基础。截至2021年底,全市绿色信贷余额达788.25亿元,占各项贷款比重13.18%,占比高于2020年1.76个百分点;全年新增绿色贷款156.33亿元,增幅24.74%,这些绿色贷款已惠及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重大清洁能源产业项目。 (记者 陈玲 闫红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