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看这些娃娃年纪小,他们脑子活、点子多,一头就能扎到党建工作上。自从给我们配上专职党务工作者,我们组织活动更丰富了,村上党建工作也更规范了,我们支部已经是四星级党组织了,现在我们更有信心把党建工作做好做强。”金凤区丰登镇联丰村党支部书记陈学宁,说起村里的年轻专职党务工作者就兴奋不已。
近年来,金凤区面对农村“人难选”“选人难”的困境,探索创新了选聘农村职业化党务工作者的办法,通过不断优化农村职业化党务工作者的教育培训模式,让职业化党务工作者在农村扎下了根。
公开招聘为乡村振兴引来大学生力量
农村工作点多面广,头绪琐碎繁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村干部知识结构断层,或多或少有些力不从心。面对这一难题,金凤区于2018年在宁夏率先公开招聘职业化党务工作者。
作为宁夏首个探索公开招聘职业化党务工作者的县(市、区),金凤区首次招聘职业化党务工作者15名,主要在金凤区建档立卡贫困村和非公企业党群服务活动中心开展工作。
近年来,金凤区通过调查摸底、实地走访、集中座谈,不断优化农村职业化党务工作者的招聘方案,设置学历、年龄、党员身份等硬性门槛,为20个行政村全部配备职业化党务工作者,为培养村党支部书记后备人选、破解村干部“一大三低”难题储备了人选。
金凤区黄河东路街道盈南村职业化党务工作者马楠告诉记者:“大学毕业后一度有些迷茫。虽然想回到农村建设家乡,但不知道应该怎么去实现。看到金凤区在招录农村职业化党务工作者我就报了名,在村上工作的这些时间我很充实。”
正如马楠所言,一批有理想、有干劲、懂创新的大学生通过农村职业化党务工作者招考投身乡村建设,实现了“一村一名大学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鲜血液。
结对帮带让“职场小白”成为“行家里手”
年轻大学生初到农村,多少有些不适应。村民们望着这些大学生,有的把他们称为“娃娃村官”,有的干脆就把他们叫“娃娃”。
初入农村经验欠缺、缺乏与村民打交道的技巧,这些短板都被列在了金凤区优化农村职业化党务工作者的教育培训计划中。金凤区通过结对帮带,帮助大学生们完成了角色转变。
金凤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我们从老支书、乡镇站所长等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群体中,为每名农村职业化党务工作者选派了2名以上‘导师’开展结对帮带。为他们传授工作经验、解释法规政策、定期谈心谈话,帮助党务工作者迅速适应农村工作。”
定期开展党务知识专题讲座,每季度组织1次经验交流,每半年举办1次外出观摩……这一系列有计划的“充电”让初出茅庐的“职场小白”迅速成长为农村工作的“行家里手”。
与此同时,金凤区还将职业化党务工作者纳入村级后备人才库参与农村事务管理,让这些大学生们有了深入发展的空间。
金凤区良田镇植物园村职业化党务工作者赵璞娴说:“作为一名职业化党务工作者,长期的工作实践让我学到了许多新技能与新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老党员、老干部的言传身教中,我学会了如何通过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感谢组织为我们提供了这样好的平台。”
激励培养“娃娃村官”在乡村扎根
2021年,金凤区又面向全区招聘了12个职业化党务工作者。目前,金凤区共有20个职业化党务工作者。为了进一步推进职业化党务工作者的成长发展,金凤区制定出台了《金凤区农村职业化党务工作者管理办法(试行)》,推行农村职业化党务工作者“4个1微报告”管理模式,采取月度考勤、月度排名、月度例会、季度考核,定期进行抽查考评,实行“基本工资+绩效工资”的模式,营造出了党务工作者“比学赶超”的工作学习氛围。
金凤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金凤区对职业化党务工作者的季度考核分为‘好’‘较好’‘一般’‘差’4个等次,将‘好’等次比例限制在10%以内,根据季度考核结果发放绩效工资。”
为了保障工作待遇,金凤区将农村专职党务工作者与三星级村党组织副职享受相同的生活补贴待遇,同时将职业化党务工作者纳入金凤区人才库,同等条件享受金凤区人才优惠政策,可入住人才公寓、解决本地户口,全力消除他们生活上的后顾之忧。对综合考核优秀、现实表现出色的党务工作者,优先推荐进入村“两委”班子任职。截至目前,金凤区已有5名农村职业化党务工作者进入到村(社区)“两委”班子,其中2人选举成为村党组织书记。 记者陈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