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暑期是“双减”后的第二个暑假,我市校外培训治理前期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但仍存在学科类培训“隐形变异”、非学科类培训缺乏规范等问题。为持续做好校外培训治理工作,严防暑期学科类培训机构开班,规范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管理,切实减轻学生假期负担,7月20日,银川市教育局联合公安、科技、民政、市场监管等多部门下发通知,将开展暑期校外培训治理工作。
通知要求各县(市)区要专门作出安排部署,严查隐形变异学科类培训。教育行政部门要强化政治担当,全面牵头负责,采取包片包点、定人定责等办法,压实部门、街道(社区)、学校责任,坚持开展“日查+夜查”“联检+抽检”“明察+暗访”,对暑期学科类培训开展拉网式巡查检查。暑假期间,各县(市)区每周至少要日查2次、夜查2次,严防学科类培训机构隐形变异违规开班、面向3岁至6岁学龄前儿童的培训机构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非学科类培训机构超范围开展学科类培训、在职教师违规有偿补课、地下违规培训等问题发生。要公布投诉举报电话,畅通线索获取举报渠道,提高群众参与监督的主动性。对各类违法违规培训行为要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及时更新机构“黑名单”,对典型案例公开曝光,强化警示震慑。
同时,加强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监管。通知要求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统筹协调,科技、文旅、体育等非学科类培训机构行业主管部门分别牵头负责,认真落实非学科类培训机构设置标准和管理办法,联合市场监管、民政等部门有计划组织开展重新审核登记工作,督促不合规机构限期整改。要坚持公益属性,加强暑期非学科类培训价格监督检查,指导机构实行明码标价,督促指导机构将培训内容、培训时长、收费项目、收费标准、退费办法等信息在培训场所显著位置进行公示,加强暑期培训广告管控,防止虚假宣传、恶意炒作。
各行政部门要分别牵头负责,分行业系统建立管理员队伍,全面做好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管理应用,指导机构及时上架更新,引导家长学生认证使用,确保实现合规机构全面纳入、监管银行全面接入、学生信息全面采集、日常监管全面使用、重大处突全面应用“5个100%”。7月起,家长和学生逐步实现通过平台选课、购课、消课、评价。
此外,还要求各县(市)区把防范化解安全风险隐患作为校外培训治理的底线,严格落实校外培训治理属地管理责任,强化培训机构人防、物防、技防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培训机构门卫保安管理和安全巡逻制度,严防培训机构发生学生伤害案件。要常态化开展校外培训机构“爆雷”“冒烟”监测,加强预收费有效监管,坚决防止卷钱跑路等问题发生。要建立完善联合应对处置机制,加强风险隐患监测预警。 (记者李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