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记者获悉,银川市纪委监委在监督执纪问责过程中正确运用容错纠错机制,严肃查处诬告陷害行为,切实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激发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银川市纪委监委坚持把落实容错纠错机制,推动改革创新、担当有为,作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通过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研讨和市委党校集中轮训等多种形式,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不断提升干事创业、改革创新、推动发展的能力。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主流媒体和“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广泛宣传干部容错纠错机制办法和相关典型案例,大力营造支持和保护改革创新、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银川市纪委监委加强源头预防,对党员干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针对日常监督检查、巡察等反馈的问题,充分运用“两书一函”、提醒谈话、批评教育等及时督促纠正偏差、规避失误。办法实施以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共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处理17545人次,其中充分运用第一种形态批评教育帮助13710人,占比达78.14%,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
“我们把约束与激励有机统一起来,在监督执纪问责和监督调查处置中严格区分失职与失误、敢为与乱为、负责与懈怠、为公与为私等情形,善待试错者、宽容失败者,切实为先行先试、勇于担当和想干事、能干事的干部保驾护航。”银川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说。截至目前,已先后为4名干部容错,为70名受诬告党员干部澄清正名,树立了正确用人导向,激励了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银川市纪委监委坚持开展受处分人员回访教育,及时了解掌握受处分干部的心理状态、工作和生活状况以及对错误的认识,帮助受处分干部端正思想、认识错误,引导他们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先后回访教育受处分党员干部2111人。积极建立与组织部门沟通协调机制,利用好回访教育工作成果,已有10名表现良好、实绩突出的领导干部在处分影响期满后被提拔使用,树立起有为才有位的鲜明导向,真正为干事创业者鼓劲撑腰。 (记者 赵婵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