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市县园区 > 中卫市
海原县:村集体经济合奏“致富曲”
时间:2021-08-30  来源:宁夏日报
  天气微凉,月光皎洁,银霜洒满群山深处的千沟万壑。
  8月27日临近午夜,海原县关庄乡窑儿村的村集体经济项目“垄地香”油坊里仍机器隆隆、生产热火朝天。
  “前天晚上连夜向南方发走4吨胡麻油,又接着按订单加紧生产,现在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机遇太好了,我们让村民休息两天再干,他们热情高涨,都不愿意休息。”窑儿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段国军说。
  近年来,海原县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的根来抓,立足实际、集聚资源,通过建强组织夯根基、精心谋划增活力、多方“输血”提动力、注重“造血”利长远四管齐下,推动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迈出了强村富民、乡村振兴的坚实步伐。
  该县通过组织选、机关派、跨村任、公开聘等多种举措,先后为软弱涣散村选配“两委”班子成员39名,有效破解了村级组织“人难选、选人难”困局。通过村“两委”换届使班子平均年龄由49岁降到41岁,大专以上学历村干部比例由9.5%上升到21.3%,年龄、学历“一降一升”,班子结构明显优化,选优配强乡村振兴“领头雁”。
  为村集体经济多方“输血”,近3年来为82个村投入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资金8600万元,推动史店、郑旗、贾塘、李旺等乡镇发挥传统养殖优势,以入股合作社、建设饲草料加工车间等方式发展村集体经济项目。关桥、西安、关庄等乡镇结合地域优势,以发展香水梨、冷凉蔬菜、马铃薯等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全县形成较强的经济发展后盾和较稳定的村集体经营收益保障。
  关庄乡窑儿村目前已建成并投用小秋杂粮加工作坊、垄地香军民油坊、荞麦面石磨坊、荞皮枕芯加工坊和牛羊养殖场等多个村集体经济项目。年产胡麻油120吨、荞麦面15吨、荞皮枕芯800个,去年销售收入34.7万元,村里拿出59%为村民分红21万元,其余用于扩大集体经济规模。
  53岁的村民周成军、王金萍夫妇,在村养殖场当工人,每人月薪3000元,仅这一项,他们的年收入就达到7.2万元。“我们这个年龄,在村里就能挣这么多钱,得感谢党的好政策和村干部把集体经济搞得好!”周成军说。
  如今,窑儿村这个曾经的深度贫困村已成为全县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先进村。段国军预计,今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将达到300万元,“最近我们又建了一个传统的古法纯手工榨油坊,下个月就可以投产。”
  为推动村集体经济“破壳”发展,海原县与华润集团共同投资7672万元,探索出“华润基础母牛银行+村集体经济组织+托管代养”模式,为125个村每年各分红5.534万元。投资1.8亿元发展村级光伏扶贫电站项目,收益分红覆盖全县148个行政村。
  海原县培育一批富民产业、特色项目,实现村集体经济自身“造血”功能。三河镇六窑村盘活农村闲置资产,流转500亩撂荒地打造黄花菜种植基地,并成立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净收益达15万元。关庄乡关庄村围绕马铃薯产业延长产业链,建成马铃薯分拣包装车间,促进马铃薯产业提质增效,使土豆变成了名副其实的“金豆豆”。
  截至目前,该县肉牛、肉羊养殖,油菜、红梅杏、马铃薯、香水梨、小杂粮种植以及油坊、磨坊、冷库、光伏发电项目等村集体经济多点开花、花繁果硕,总收益达到5500万元左右,实现村集体经济全覆盖,“空壳村”巧变“实心村”。(记者 王文革)
编辑:李文 责任编辑:李娟
权威发布
  •  宁夏大学师生助力乡村振兴 黄花菜
  •  宁夏完成网络交易平台经营者身份
  •  宁夏银川市启动文明创建“亮形象
  •  宁夏:“扎紧”排污口保障黄河水
  •  公共机构节能低碳高质量发展线上
  • 便民信息
    精彩图片
    秋临塞上 乡村如画
    秋临塞上 乡村如画
    银川美如画
    银川美如画
    宁夏人物
  •  于秀芳:择一事终一生 扎根乡村2
  •  吴文彪:新闻战线上不退役的“老
  •  邵予奋:垂暮之年宣讲红色党史
  •  韩占奎:用慈善之爱回报乡邻
  •  顾建兵:把最美好的年华留给贺兰
  • 宁夏财经网版权所有 宁ICP备16001158号-1
    地址:宁夏银川市中山南街宁夏报业集团商务信息大厦1202室 邮箱:nx_cjw@163.com 电话:0951—6072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