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医前,先网上预约减少排队等候时间;就医时,信息系统的运用,让患者省去不少人工手续;就诊后,患者可在手机上查看检验报告和付费;乡镇患者通过远程诊疗平台就能享受到专家的诊疗服务。
这些都是中卫市中宁县“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区建设成果的一个个缩影。近年来,中宁县紧抓县域医共体建设契机,紧紧围绕“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区建设规划、实施方案,积极组织加快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让辖区群众看病就医感受明显改善,真真切切感受到“互联网+医疗健康”带来的便利。
远程会诊 村民家门口享受专家诊疗
一直以来,偏远地区群众“就医难”的问题尤为突出。
日前,在中宁县渠口农场医院就诊的徐先生,通过远程影像诊断中心享受到中宁县人民医院专家的会诊。“不用出村,我们就能享受到县城医院专家的诊疗,远程医疗真是太好了!这要放在几年前,我们想都不敢想。”
目前,中宁县已建成“互联网+医疗健康”一体化平台,建成中宁县区域影像诊断中心、远程心电诊断中心、远程超声诊断中心、远程医学教育培训中心,实现县域内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促进医疗信息与疾病防控、妇幼保健、卫生监督、紧急救援、公共卫生等工作相融合。分级诊疗产品已开发完成部署,与各基层医院信息系统免密对接,一键发起会诊、转诊申请,上级医院收到申请后,由管理员进行分配及管理,完成远程会诊及上下转诊相关工作。
“通过线上与线下资源相结合,将自治区级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引进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将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上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宁夏儿童医院,下与县域内各乡镇卫生院互联互通,使患者不出家门就能享受到二级以上医院专家诊疗、远程影像、心电诊断服务。”中宁县人民医院副院长万晓霖说。
截至目前,远程影像诊断中心为成员单位辖区患者提供影像远程诊断1.43万余例;远程心电诊断中心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远程诊断2.54万余例;远程超声诊断中心完成会诊教学指导50余例。
为进一步规范互联网诊疗,促进互联网诊疗服务健康发展,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中宁县建成医疗监管平台,依托互联网医疗服务监管的相关标准,可对县域内所有公立医院的在线问诊、处方、转诊等核心业务进行实时监控,实现互联网医疗全过程、全要素监管。
健康大数据 让百姓享医疗数字化变革红利
大医疗大健康领域的发展,离不开大数据支撑。
中宁县依托中卫移动医疗云专区,以中卫西部云基地为载体,逐步联通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突出大数据中心的核心引领,实现数据存储、交换、应用集约化管理。
“通过网络心电数据中心,能够看到目前收到的所报告总份数、患者的基本信息、诊断医生和诊断结果。”在中宁县“互联网+医疗健康”信息管理中心,中宁县卫健局相关负责人指着大屏幕向记者介绍,中宁县按照“1+1+N”即中宁县人民医院为龙头、中宁县中医医院和16个独立设置医疗机构模式,利用“互联网+”,构建分工明确、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服务高效便捷的综合类县域医疗中心。
医疗大数据,让健康数据“多跑路”,让人民群众“少跑腿”。如何让群众“少跑腿”?中宁县卫健局相关负责人举了个例子:目前到医院看病,检查数据只存储在单个医院中,病人手中拿到的只是一个诊断报告,这就会使病人在一家医院所拍的CT结果,到另一家医院可能不认,因为诊断结果无法认定,病人又得重新做一次检查。
如今,中宁县已形成“基层检查+上级诊断+区域共认”新模式,为群众提供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居民可通过“医为”App与县域内医师完成图文、视频问诊等医疗活动。县级医院均开通健康就医App和微信公众号,为患者提供预约挂号、缴费、报告查询、费用明细查询等便面民惠民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中宁县建设“互联网+预防接种”服务中心,在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的基础上,将计算机、通讯、多媒体、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应用于预防接种的预约、预检、登记、收费、接种、留观等各个环节,解决了传统接种受种者站立排队等候等传统接种门诊的弊端。
为方便群众,中宁县统筹医疗健康总院现有资源,成立远程心电、影像、质量控制、消毒供应、基层能力培训提升等资源共享中心,建成胸痛、卒中、创伤、呼吸、危重新生儿救治、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和健康管理中心。采取“县级专科医师+乡镇全科医师”的联合诊疗服务模式,借助“互联网+”模式,为慢特病患者提供建立健康档案、慢病管理、家庭医生签约、双向转诊、健康指导等连续性的健康管理服务。已签约服务慢特病患者7000余人,每年诊疗2.7万余人次。 记者 张红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