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沙坡头区坚持城市大党建的理念,着力构建区域化党建新格局,通过优化治理单元、下沉服务重心、汇聚多元力量,着力疏通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不断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实现了党建、治理、服务相融贯通。
精准对接 打造党建共同体
网格“一张网”,治理“一盘棋”。沙坡头区打破“围墙”,以党组织为纽带,搭建完善沙坡头区委统一领导、组织部牵头抓总、行业部门统筹指导、乡镇具体推动的责任机制,推动资源跨界,打造党建共同体。
沙坡头区部门(单位)优质资源丰富,但过去由于没有精准对接的平台,驻地部门(单位)与社区之间处于相互分离的状态。以滨河镇光明社区为例,以往社区给居民和党员上课还得去外面请老师,光明社区党支部书记杨艳为此煞费苦心,现在,她再不用为此发愁了。“推行区域化党建以来,各单位党组织与我们常态化对接联系,以前愁没有资源,现在我们有用不完的资源。”
现在,光明社区的驻地单位在参与社区建设中变“配角”为“主角”,由“无责”变“有责”,推动共建双方重要事务一起议、活动内容一起定、发展成果一起享,使得辖区单位由近邻变成了工作上的得力好帮手。
沙坡头区建立完善了党建纵向责任互动与横向资源整合的工作体系,推动了隶属关系不同、行业领域各异的单位相融共生,引领城市基层治理创新发展,提升了基层党建工作水平。
优质资源下沉 居民群众得实惠
“小区改造后变美了。”“环境好了,心情舒畅多了。”近日,记者在市区文昌阁小区采访时,居民围着记者你一言我一语,诉说着对小区变化的认可。
文昌阁小区由于基础设施陈旧、环境秩序脏乱等原因,一直是城市管理中的难题。如今,市司法局和沙坡头区民政和社会保障局每周五联合开展“周五有约”志愿服务活动,对小区进行卫生环境整治。
聚焦基层党员群众需求,沙坡头区运行“一书三单”项目化管理机制,推动单位资源和群众需求有效匹配,社区党组织立足需求清单和资源清单,与驻地单位商议确定项目清单,签订共驻共建协议,积极开展“义诊进社区”“爱心互助”等民生服务项目,协调化解基层治理难题。推广“三社联动”延伸服务“触角”,孵化社会组织62个,培育青苗行动、红色DIY等多个志愿服务品牌,成立“管得宽”“金话筒”等多支志愿服务队,重点围绕社区“一老一小”、困难群体等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驻地单位优质资源下沉社区,让社区居民实实在在得到了实惠,真切感受到了党组织和党员的力量,感受到了党组织的温暖,一次次服务于点滴之中,凝聚起了民心。
共建共享共赢 服务升级幸福升级
驻地单位丰富了社区资源,社区也全力为驻地单位提供民生事务、公共环境等方面保障,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生动诠释共驻共建,共享共赢的工作局面。
今年3月,滨河镇槐树北巷社区与沙坡头区新业态领域“饿了么”中卫运营中心结对共建,社区设置了户外劳动者“暖心驿站”,方便快递员就近充电、休息。
“我支部积极与滨河镇槐树北巷社区、文昌镇恒祥社区联建,为社区孤寡老人免费配送生活必需品。”“饿了么”沙坡头区运营中心党支部书记范小强说。
结对单位和社区的共同参与,有效整合了各类资源,便于找准服务居民群众的结合点,为城市基层治理找到新的途径,双方也在各取所需、各展所长中实现互联互补,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在共驻共建、共享共赢中,凝聚起幸福的力量。 全媒体记者 吴小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