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出,要“狠抓重大项目建设,拉动经济增长。”
普通百姓对于重大项目建设,常常以为离自己很远。比如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出的神华宁煤400万吨煤制油项目、宁浙输电及配套工程、宝丰能源循环化改造二期等等,扑面而来的“高大上”,往往会生出些许“距离感”。
其实,且不说重大项目里面有不少本来就关涉交通、城市建设、社会民生。即便是看起来跟日常生活没有直接关联的产业项目,仔细想想,离我们也并不“遥远”。要说跟生活最近的,自然大家的钱袋子更鼓了、就业机会更多了,吃穿住行、上学就医更便利了,等等。但是,往深了想,这些“惠民生、补短板”,哪一项不需要资金?资金从何而来?归根结底还要靠由大项目带动的经济发展打下的厚实基础。
支撑、带动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往往就是重点项目建设。简单来说,有了项目,就有投资,就有增长;有了项目建设,就有就业机会,就有财税收入,也就有改善民生的基础。没有几个大项目,或者有了项目却没有落地,所谓抓发展就会流于空谈;没有发展做基础,惠及民生也可能变得“有心无力”。
对我区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来说,项目建设特别是重大项目,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就更为突出。
重大之为重大,就在于其有“牵一发动全身”的带动作用,就是因为自有一种干好了能带动全局、能突围困境的力量。就拿前不久我区刚建成投产的神华宁煤煤制油示范项目来说,无疑,从战略意义上来看,这个项目意义非凡。同样,不难预见,仅这一个项目,就将为我区今年8%的经济增速目标贡献不少力量。更为重要的是,这么大一个重大项目不是孤立存在的,必然会集聚大量资金、技术和人才。除了最直接的税收、就业岗位等效益之外,从长远来看,还可以带动其他相关配套项目的建设,集聚起上游和下游产业,进而形成产业发展链条,牵引出驱动经济增长的新热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升级及创新驱动。
这样的例子,并不少。
回望刚刚过去的2016年,在那么困难的形势下,我们为什么能够取得比预想中更好的成绩?努力是多方面的,其中不能忽视的一点,就在于我区出台了狠抓重大项目建设的工作方案和“工业10条”等政策措施,在力促经济企稳回升、逐月向好上下了大工夫。可以说,一批重大项目的上马建设,功不可没。
此时,再看我区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出“全力抓好80个重点建设项目,做好项目推进‘四个一批’工作”,再看日前我区初步确定86个自治区60大庆项目,是不是让人有种振奋之感了?(张向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