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东能源化工基地(7月8日摄)。
学史力行——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
开栏语
5年前的7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考察时指出“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5年来,“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伟大号召激励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展现新作为、创造新业绩,银川以奋斗和实干推动经济社会取得长足发展,人民幸福感获得感节节攀升。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深入阐释习近平总书记“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的伟大号召,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向纵深发展,本报今日起开设“学史力行——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专栏,围绕高质量发展、生态治理、脱贫攻坚等方面推出系列报道,重温“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这句简短质朴而又思想深刻的经典论断,讲好全市上下牢记殷殷嘱托,加快推进“发展高质量、治理现代化、城市国际化、生态园林化”目标任务,奋力谱写继续建设美丽新宁夏银川篇章的动人故事。
国家亿吨级大型煤炭基地、千万千瓦级煤电基地、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循环经济示范区、绿色园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这些头衔都属于宁东能源化工基地。
宁东的开发建设,始终从国家发展战略和自治区发展大局出发进行谋划和布局,抢抓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机遇,以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契机,突出创新驱动发展、产业集群发展、绿色安全发展、要素优化配置、体制机制改革、高效优质服务,推动现代煤化工产业精细化、高端化、集群化发展。
创新驱动产业升级
“研发创新综合基数对公司来说是最核心的技术优势,现在研发人员的比例达到员工的30%,每年的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5%~8%。”宁夏中星材料显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志强告诉记者,公司主要生产的TFT液晶材料和OLED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主要用于电子显示屏,也是5G智能行业产业链的重要一环。公司拥有6项发明专利,在屏显材料和有机硼酸等方面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
新材料产业相关产品和技术装备的研发水平及产业化规模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国防实力的重要标志。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实施“现代煤化工、精彩在宁东”品牌培育行动,建成国内首家现代煤化工中试基地,开发上线宁东能源化工供应链管理平台,促进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施科技攻关项目220项,获专利授权830项、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125项;建成省部级以上创新平台27个,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家、国家及自治区级科技型中小企业40家。2020年全社会研发经费(R&D)投入强度达到2.1%,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
宁夏君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新型先进稀土功能材料及器件的研发和生产,是国际公认的新一代稀土磁性材料——稀土铁氮间隙化合物的主要开创者。“在宁东基地,像我们这样的科技型企业还有很多,产业聚集的效应非常明显,对于企业集群化发展非常有利。”宁夏君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新安说。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抢抓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机遇,实现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已成为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一颗耀眼明珠,是西部唯一产值过千亿元的煤化工园区。对于企业来说,政策的持续稳定是园区能否发展好的关键,也是打造好营商环境的关键。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始终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抓落实,保障开发建设不移不偏。历届自治区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宁东开发建设,列为“一号工程”,赋予“再造一个宁夏经济总量”的历史使命。多年来,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始终按照自治区战略指引,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坚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做精做细做实“煤”文章,以钉钉子精神接续奋斗,建成国家重要的大型煤炭生产基地、“西电东送”火电基地、煤化工产业基地,煤炭产能占全区的90%,火电装机容量占全区的54%,成为全区工业经济发展重要引擎和全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
产城融合不断深化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规划建设初期,实行属地管理、共同参与的开发模式。2010年12月,自治区整合设立宁东基地党工委和管委会,对宁东规划区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筹建设、协调管理,并代管宁东镇。党工委、管委会“一把手”由自治区政府副主席兼任,授权享有部分省级经济管理权和地级市经济、社会管理权,内部实行大部门、扁平化管理,充分体现了决策程序短、执行落实快、运行效率高等优势特点。
2015年以来,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突出产业链延伸、产业集群培育、质量效益提升,延链补链融链强链,在连点成线、扩面成群上下功夫,围绕煤制油产业实施副产品增值利用等项目,拓展产业发展层次,提升煤制油经济效益;围绕煤基烯烃产业实施丙烯酸等项目,拉长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围绕焦炭产业实施焦炭气化制烯烃、煤焦油深加工、轻烃综合利用等项目,推动传统煤化工向现代煤化工转化;围绕煤基多联产产业,实施氨纶、醋酐、四氢呋喃等项目,推进煤化工向新材料产业转型;围绕甲醇、合成氨等大宗基础原料实施高分子助剂、电子化学品、医药中间体、农药中间体、高端染料、香精香料等项目,实现煤化工产品精深加工,产品价值提升几十倍甚至上百倍。通过项目建设、技术创新、产业集聚,基本形成横向耦合、纵向延伸、多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黑色产业”变身“绿色产业”
奋力建设国家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国内一流现代煤化工产业基地、国内领先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聚区、西部先进制造业发展创新区,争做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排头兵。这是“十四五”时期,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给自己的定位,围绕自治区“九大重点产业”,加快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发展,实现经济发展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规划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700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工业总产值达2600亿元,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工业经济占宁夏比重超过50%,新材料占全部工业比重超过70%,单位GDP能耗下降15%以上。
宁东因煤炭而兴,在深化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持续做好“煤文章”,持续深入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利用,加快强链延链扩链增链,推动多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一廊三区”(宁夏工业经济发展长廊、北部国家级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中部国内领先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聚区、南部精细化工产业发展区)发展新局面。实施煤制油、煤基烯烃、煤制乙二醇、煤基多联产质效提升工程,加快建设宝丰100万吨煤基烯烃、50万吨C2-C5副产品综合利用制烯烃、鲲鹏40万吨煤制乙二醇、宁煤年产20万吨费托蜡等重大项目。
宁东计划启动五年节能减碳行动,加快实施“四大改造”,推进节能、节水、降碳和固废综合利用,深化重点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实现由“黑色产业”向“绿色产业”转变。到2025年,计划节约能耗700万吨标煤、煤炭消费量1000万吨以上。同时大力实施低碳改造,实现高碳产业向低碳产业转变,开展碳排放达峰研究,严控耗煤项目建设,不再建设国家规划布局外的煤化工项目,禁止新建火电燃煤机组,全面淘汰35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实施65蒸吨以下锅炉清洁能源替代,探索碳捕集与利用途径。实施制度重建,实现倒逼降碳向自愿降碳转变,开展工业碳排放专项调查行动,针对火电、煤化工等行业制定具体碳排放控制目标,开展行业碳总量控制试点;推动宁东二氧化碳自愿减排交易体系建设,积极参与碳排放权交易;推动建立绿色发展金融支持政策,调动市场主体节能降碳积极性,力争提前实现碳达峰。
记者 李鲲鹏/文 李靖/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