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忆革命峥嵘岁月;水洞沟遗址探黄河岸边古人类生息繁衍;与“银河”对话,“星星的故乡”文旅IP成为网红品牌……以自然山水为基石、历史人文为底色、项目建设为引擎,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绽放绚丽夺目的光彩。今年上半年,全区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6.2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4.4%;全区接待游客1897.85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总收入127.47亿元,同比增长21.84%和57.86%。
高位谋划,产业迭代升级深度融合
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将文化旅游产业确定为“九个重点产业”之一,出台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建立省级领导包抓机制,配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实施意见等政策性支持文件。重构产业发展格局,把握融合升级主基调、聚焦“八全”动力主阵地、突出“六张”品牌主引擎、强化项目带动主抓手,推动从景区旅游向综合旅游转变、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型、单一链条向产业集群发展,创新多元化、多业态、多层次复合型产业发展新模式,形成文化旅游产业全域化提升、全产业发展、全业态融合、全季节体验、全流程服务、全媒体营销、全方位辐射、全社会参与,全力构建“一核两带三片区”发展格局,产业实现迭代升级与深度融合,加快建成大西北旅游目的地。
以文化心,传统文化“朝气蓬勃”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发挥文化旅游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载体作用,统筹推进黄河、长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王贵与李香香》《沙坡头盛典》等文化精品不断涌现,“文化大篷车”成为党的创新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入寻常百姓家的重要载体,送戏下乡、清凉宁夏、戏曲进乡村等文化惠民活动成效显著。将台堡红军长征会师纪念园入选全国60个红色旅游发展典型案例。将传统文化融入流行元素开发文创产品、特色美食,“宁夏味道”“宁夏好物”成为游客必选。创新建立非遗工坊,做好非遗产品研发转化,将非遗文创产品推向市场转化为富民产品,8家非遗工坊被命名为国家级就业工坊。
聚焦融合,推进品牌创建
我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银川市西夏区、中卫市沙坡头区、青铜峡市、平罗县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争取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2.21亿元,安排自治区财政专项资金2亿多元,推进产业融合发展。聚焦业态赋能,举办星空旅游大会等特色活动,《星空朗读》荣获2020年度中国旅游影响力节庆活动,“星星的故乡”文旅IP成为网红品牌,吸引梵克雅宝、兰博基尼等世界顶级品牌来宁举办展销活动,宁夏整体影响力全面提升。与阿里巴巴、洛可可创新设计集团等专业团队合作,围绕民航直飞、高铁直达和葡萄酒销售的重点城市开展整体营销,吸引各地游客来宁旅游,以点带面打造全国范围营销“矩阵”。整合资源创新开展“晒文旅·晒优品·促消费”大型文旅推介,营销模式由“独角戏”变为“大合唱”。举办“坐着高铁游宁夏,给心灵放个假”、大西北文旅高峰会等活动,携程、飞猪2021年数据显示,宁夏已成为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游客向往的旅游目的地,网络搜索热度较2019年增长3倍,线上成交量增长4倍。
发挥资源优势,乡愁在全域文旅间绵延
积极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带动各民族共同富裕。深度开发乡村度假型、文化村落型、农业观光型、美食体验型等乡村旅游产业,培育乡村旅游点1000余家、特色文化旅游村30个,命名四星级以上乡村旅游点37家,3个镇34个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涌现出稻渔空间、龙泉村、牛家坊、龙王坝等一批复合型发展典型,形成“景区带村”“企业+农户”等产业致富模式。推出28条乡村旅游线路和25条休闲农业线路,10条线路被列入全国300条乡村旅游线路,2个典型案例入选“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减贫案例100件”。2020年,全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人数达1368.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57亿元,同比增长38%和31%,文化旅游产业已成为小康社会标配、美好生活必备。
聚力文化惠民,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
构建“快进慢游”体系,银川河东国际机场运营通达96个城市130条航线,实现省会、重点城市全覆盖;银西高铁助力宁夏融入全国高铁网;高速公路实现县县通。支持银川火车站、河东机场等集散中心建设,配套旅游厕所、游客服务中心、旅游标识标牌等设施。建设宁夏智慧文旅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市场监管责任清单和诚信监管清单,释放市场主体活力,文化旅游市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显著提升。宁夏旅游官方旗舰店上线飞猪,并成为平台上首个省(区)级旅游官方旗舰店。开展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示范城市、国家级文化和旅游夜间消费集聚区创建,银川市进入试点城市行列。2021年上半年,餐饮、住宿及非必要支出消费比重提升8.3%,景区二次消费比重提升1.52%。
顺势而为,更多值得期待的蓝图在铺展。宁夏将进一步优化融合示范,建设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品牌促进的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打造千亿级葡萄酒产业赋能。进一步完善产业体系,打造一批文化旅游创意产业集聚区,促进产业融合、景城融合、城乡融合,构建既有“颜值”又有“气质”的文化旅游产业体系。
9月23日,为期5天的第十七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开幕。 本版图片均记者 党硕 摄
9月23日, 第十七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开幕,宁夏代表团举行“宁夏枸杞 贵在道地”专场推介会。
推介会现场展示锁鲜枸杞产品。
观展嘉宾了解非遗产品灵武羊羔酒酿造过程。
参展商向观展嘉宾讲解产品功能。
非遗传承人现场制作手工艺品。
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吸引观展嘉宾驻足。
特色文旅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