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宁夏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部署,8月10日至10月10日,宁夏教育厅、宣传部、网信办、市场监管厅、民政厅、公安厅、卫生健康委、宁夏消防救援总队、宁夏银保监局九部门将联合开展“全区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
这次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面向中小学学生和3至6岁学龄前儿童的学科类和非学科类培训机构,重点治理6个方面20项内容,要求各地抢抓全国“一盘棋”开展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的重要窗口期,迅速行动,重拳出击,强力治理。对中央提出的“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不再审批新的面向学龄前儿童的校外培训机构和面向普通高中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开展学科类培训”等规定要求要坚决落实到位;对无证无照的要坚决予以取缔;对超前超纲、内容低俗、收费不合理、管理混乱以及存在安全隐患的,要坚决停业整顿;对借机敛财、虚假宣传等违法违规的,要坚决处理,做到不留死角、不走过场,确保专项治理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此次专项治理对证照登记、培训行为、师资队伍、收费管理、广告管控、安全隐患等治理内容作了明确规定。在证照登记方面,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开展培训的,或未经审批私自设立、合并分支机构或培训点、随意联合办学;使用未经审批的名称,擅自改变名称、地址、层次及类别的。在培训行为方面,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从事学科类培训的;开展学科类培训的内容、班次、招生对象、进度、上课时间等未向所在地县级教育部门备案并向社会公布;未按备案的内容开展培训,培训内容超标超前,培训质量良莠不齐、内容低俗违法、盗版侵权等;培训时间与当地中小学教学时间冲突,线下培训结束时间晚于20∶30,线上直播类培训结束时间晚于21∶00;违规对学龄前儿童进行小学文化课程教育,或变相开展学科类(含外语)培训。师资队伍方面,聘用中小学在职教师任教;从事学科类培训的人员不具备相应教师资格,未按要求将教师资格信息(姓名、照片、任教班次及教师资格证号)在培训机构场所及网站显著位置公布;学科类培训机构单个教学场所的专职教师少于3人;聘请境内的外籍人员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或聘请境外的外籍人员开展培训活动的。以上均纳入治理范围。
根据要求,8月中旬至9月中旬,各市、县(区)要对照6个方面20条治理内容,集中开展“大引导、大摸底、大排查、大整治”,加强宣传引导,摸清机构底数,建立问题台账,制定整治措施,明确时限责任,按照“坚决取缔一批、停业整顿一批、规范运行一批”的要求,一机构一方案,全面开展清理整治,建立“黑白名单”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布。督查
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实行区市统筹、以县(市、区)为主的责任模式。在宁夏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自治区成立由教育厅牵头负责,宣传部、网信办、市场监管厅、民政厅、公安厅、卫健委、消防救援总队、银保监局等部门协同实施的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各市、县(区)比照自治区做法建立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做好宣传引导、摸底排查、整治规范、违法处理等各项工作。 (全媒体记者 张文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