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首页 > 权威发布
“厕改”扮靓新农村 宁夏农村厕所正在经历一场“蝶变”
时间:2021-09-09  来源:宁夏日报
<p>  9月8日,银川市金凤区良田镇兴源中心村,一栋栋农民新居整齐排列。近年来,良田镇大力实施“生态美丽乡村”工程,着力打造乡村风情浓郁、建筑特色鲜明的宁夏农村城镇化样板。                                                            本报记者 马楠 摄</p>
  9月8日,银川市金凤区良田镇兴源中心村,一栋栋农民新居整齐排列。近年来,良田镇大力实施“生态美丽乡村”工程,着力打造乡村风情浓郁、建筑特色鲜明的宁夏农村城镇化样板。 记者 马楠 摄
  小厕所,大民生。2018年以来,宁夏把农村厕所革命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中之重和“为民办实事”重点项目,高标准推进农户厕所改造提升。昔日的“露天坑”正逐渐被“水冲式”取代,曾经卫生堪忧的农村厕所正在经历一场“蝶变”,农村长期以来的脏乱差局面得到改善。
  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区累计改造农村卫生户厕28.1万户,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58%,农村环境面貌显著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提升。
  气味变:“不开窗”到“敞开窗”
  推开自家客厅角落的一扇门,吴忠市利通区上桥镇牛家坊村58岁的马耀国邀请记者参观他家的卫生间,近5平方米的屋子干净明亮,墙上和地面都贴上了瓷砖,抽水马桶、热水器、洗手盆等一应俱全,“上完厕所用水一冲,一点臭味都没有”。
  “炫耀”完自家的厕所后,他又大步流星走出家门,“显摆”起路面整洁、环境优美的村子。
  “改变了昔日的脏乱差,这几年村子越变越漂亮了。”马耀国说,他觉得最大的变化是,村子里不再那么臭了,村里人过去不愿打开的窗户,现在可以放心地敞开了。
  马耀国所排斥的“臭”,是村里每家每户长期以来不得不面对的旱厕味。
  以前马耀国家和全村大多数人家一样祖祖辈辈用旱厕,而且旱厕大都建在院墙外。“夏天厕所熏得人眼睛都睁不开,苍蝇蚊子满天飞。冬天更受罪,四面灌风,又冻又脏,还难收拾。”马耀国以为,农村永远都会这样。
  “一个土坑两块砖,三尺土墙围四边,捏着鼻子踮脚尖,蝇蛆成群臭熏天。”上桥镇镇长吴建林说,这是过去农村旱厕的真实写照,脏臭的厕所不仅影响了农村环境卫生,也影响了村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2019年,牛家坊村正式启动农村厕所革命,第一场硬仗是对村里荒废已久的清一沟进行清理。清一沟是条长3.4公里的排水沟,除沟两侧家家户户搭建的旱厕外,村里的羊杂碎加工点、豆制品小作坊及村民的生活污水垃圾都倒进沟里,整个村子长年充斥着一股臭味。清理干净的清一沟内埋设了下水管和雨污管网,直接接入城镇污水管网。
  污水问题解决后,第二场硬仗是厕所入户进屋,看到村干部和示范户家的水冲式厕所干净卫生、使用方便,村民们纷纷将水冲式厕所“搬”进屋内。截至2020年底,村里有1556户村民改厕,改造率达98%以上,超额完成了计划任务。
  “改厕以后,以前村里弥漫的臭味消失了,村民卫生意识增强了,村庄变美了,我们因势利导搞起了乡村旅游,打造了城南生态文化园、牛家坊好吃街、民俗文化村等旅游景点。”吴建林说,2019年7月,牛家坊村入选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
  8月26日16时左右,记者走进牛家坊村“荷间坊”农家乐,这家今年5月才开业的农家乐人气很旺,6个包间5间客满。
  老板何涛是牛家坊人,以前因为村子环境差,他舍弃了农村的房子,搬到城里居住,做二手车生意。去年村委会邀请他返乡创业,看到村子发生的改变,他瞅准商机,筹集资金200多万元,将闲置了10多年的老房子改造成农家乐。开张后生意非常火爆,月纯收入2万元以上,还解决了村里20多人的就业问题。目前,牛家坊村已开了10家农家乐。
  环境变:“不愿回”到“不愿走”
  彭阳县白阳镇中庄村村民乔守恒同样被臭困扰。
  “年龄大了,喜欢子孙绕膝,但几个娃娃全在城里上班,老几辈用习惯的茅坑成了家人团聚的‘拦路虎’,除了每年春节,平时的节假日,城里媳妇不愿回来,几个孙子也嫌脏嫌臭。”乔守恒说。
  乔守恒告诉记者,以前家门口的露天茅坑太简陋,在城里住惯的几个孙子每次上厕所都皱眉头、捏鼻子、捂嘴巴,住不了几天就要走。
  去年,村里开展厕所革命,乔守恒第一个报名,在屋里安装了水冲式厕所,又在屋外砌了间“升级版”的旱厕。
  “自从有了水冲式马桶,住在城里的孙子们愿意回老家了。今年暑假3个孙子都回来了,可把我们老两口高兴坏了。”乔守恒告诉记者,3个孙子一起做作业,一起玩耍,快一个月了都不愿走。
  记者发现,乔守恒家的马桶没有水箱,而且马桶下水处是直的,不是我们常用的弯管存水式的。
  “这是农村节水防冻型地下储水式电动高压冲水厕所。”彭阳县农村环保能源工作站站长安恒军解释:“这种厕所使用方便,节水、节电、防冻、防臭,只需要一小瓶矿泉水的量,就能将马桶冲得干干净净。”安恒军按了一下墙上的电动开关,一股高压水流从马桶喷水口高速喷出,一下将马桶里的污物全部冲下去。
  安恒军介绍,该厕所每次如厕用水量为0.5升左右,以一家四口来算,每人每天使用5次厕所,用水约10升,且用水主要来源于生活废水、窖水、屋檐集水,较传统水冲式厕所节水75%以上,非常适合广大山区农村。
  秋日烈阳下,乔守恒搬开化粪池的盖子,准备给自家菜园施肥,站在旁边的记者却没闻出异味。
  安恒军说,这种改厕农户普遍使用的三格式化粪池,由三个相互连通的密封容器组成,第一格接纳每天的粪便,将粪便厌氧发酵分解分层,阻留沉淀寄生虫卵;第二格深度厌氧发酵,杀灭寄生虫卵;第三格储存分解发酵后的有机肥水,无味无害,可作为优质农家肥直接使用,适合发展庭院经济。
  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寒冷易冻、干旱缺水是宁夏许多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也是厕所革命的关键环节。面对这个难题,我区学习借鉴周边地区改厕先进经验,认真总结以往改厕教训,从节水上入手,在防冻上破题,探索创新了节水防冻型地下储水式电动高压冲水和钢筋混凝土三格化粪池改厕技术,并在宁夏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推广应用,得到了群众的肯定。
  思想变:“要我改”到“我要改”
  “最大的变化就是‘方便’的事情,真的方便了!”提及厕所革命,中宁县舟塔乡潘营村三队76岁的吴彦江高兴地说,但刚开始他的态度可不是这样的。
  吴彦江家以前一直用旱厕,由于年龄大了腿脚不灵便,每次他和老伴都要跑到后院“蹲坑”,晚上起夜或者雨雪天气上厕所非常不方便。
  几年前,他家的旱厕改成了双瓮漏斗式卫生厕所,卫生条件改善了,但仍然要到后院“方便”,并且由于工艺问题,化粪池经常发生堵塞、外溢,天气一热,臭味重得很。
  2020年,舟塔乡把厕所革命植入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实施农村厕所“旱改水”,倡导改厕入户,改厕进家。
  把臭烘烘的厕所建在屋子里,吴彦江和老伴坚决不同意。
  “动员农户改厕是个非常艰难的过程,一些群众对于让厕所入户进屋非常排斥,尤其是60岁以上的老人。”舟塔乡农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王世玉说。
  面对群众中存在的“传统习惯不想改、刨墙破土不愿改、担心效果不敢改”等顾虑,舟塔乡从转变群众观念、改变生活习惯入手,广泛宣传、教育引导、示范带动,动员党员干部带头改、意愿强的农户优先改。
  王世玉耐心地向吴彦江老两口讲政策、说优点,领着他们参观“样板间”。通过现场体验、直观感受改厕带来的变化和好处,老两口动心了。
  新厕所建好后,“冬天不冷,夏天不臭,晚上起夜不用打手电,下雨天再也不绊绊子了。”吴彦江称赞厕所革命既美了环境,又方便了生活。
  户看户,村看村。厕所革命带来的便利和实惠,激发了农民改厕的内生动力,广大农民积极参与,变“要我改”为“我要改”,从最初的“不愿用”到如今的“习惯用”。
  “小康不小康,厕所算一桩”。以厕所革命为切入点,我区协同推进农村垃圾收运处理、污水治理、村庄风貌改造等,由此带来了农村卫生习惯、思想观念的革新,更驱动农村生活方式、村容村貌的全方位改变。不仅补齐了影响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更让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农村逐步向庭院美、村庄美、环境美迈进,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说,“十四五”时期,宁夏将继续把农村厕所革命作为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注重因地制宜、科学引导,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扎扎实实向前推进,真正把这件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到2025年底,全区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将达到85%。(记者 张晓芳 李 锦 张 涛)
编辑:李文 责任编辑:李娟
权威发布
  •  燕宝基金会今年起对宁夏考上大学
  •  老年人深受抑郁困扰 “精神赡养”
  •  银川市区高峰拥堵指数逐月下降 平
  •  银川市不动产登记全流程质量监督
  •  银川市率先在全区推行“首席质量
  • 便民信息
    精彩图片
    秋临塞上 乡村如画
    秋临塞上 乡村如画
    银川美如画
    银川美如画
    宁夏人物
  •  李培润:这个劳模创新工作室不简
  •  马维亮:继续奋战农业科研一线
  •  康小伟:为宁夏在全运会上摘首金
  •  于秀芳:择一事终一生 扎根乡村2
  •  吴文彪:新闻战线上不退役的“老
  • 宁夏财经网版权所有 宁ICP备16001158号-1
    地址:宁夏银川市中山南街宁夏报业集团商务信息大厦1202室 邮箱:nx_cjw@163.com 电话:0951—6072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