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首页 > 权威发布
吴忠市红寺堡区深入实施“四大提升行动”全面促进乡村振兴记
时间:2021-10-31  来源:宁夏日报
  农,天下之大业;民,国家之根本。乡村振兴,事关农业、农村、农民,既关乎全局,也关乎“柴米油盐”万家幸福。心怀“国之大者”、瞄准人民关切、立足自身实际,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十二次全会提出以百万移民致富提升、城乡居民收入提升、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全民健康水平提升为内容的“四大提升行动”,并将之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切实保障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总抓手”和有效载体。
  作为全国最大的生态扶贫移民集中区,红寺堡区总人口23.5万人。这里的居民主要来自“苦瘠甲天下”的深度贫困地区——宁夏西海固。相对于就地脱贫的贫困人口,易地搬迁的贫困人口巩固脱贫成果、走上可持续致富道路困难更多、挑战更大。为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跟得上、不掉队,自治区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进一步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深入实施“四大提升行动”,提出把红寺堡区建成全国易地搬迁移民致富提升示范区,为全国易地搬迁后续帮扶工作提供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红寺堡区开创了哪些好经验、好做法?近日,记者来到这里,从农户到产业园、从民宿到养殖场、从智能温棚到乡村小学,全方位、多角度探寻答案。
  产业发展干劲足 致富根基更牢固
  时间跨进第四季度,又到了收官冲刺的时候。红寺堡区,鼓点激昂、奋战正酣。
  10月13日,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中国蛋鸡产业第一股、宁夏创业板第一股——“头衔显赫”的晓鸣股份投资建设的红寺堡智慧农业产业示范园项目签约落户。时隔一天,湖南湘投新能源装备制造宁夏产业园开工奠基,新能源产业建设按下了“快进键”……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上,一股股火热的建设热潮扑面而来,一片片喜人的丰收景象尽收眼底,一幕幕你追我赶的奋斗画面触人心怀。
  刚刚过去的国庆节假期,柳泉乡永新村的共享庭院让乡村游异常火爆,当地民宿“一房难求”。
  火有火的道理。“今年7月,我们拆掉围墙、打通后院,各家各户的烧烤区、儿童游乐区成为共享空间,现在天天都有人来,周末客房就满了,很多都是回头客。”永新村民宿老板田大女说。
  打造共享庭院,是永新村发展乡村旅游的一次创新探索。政府引导、村民筹建,经营农家乐的院落相互打通,按“一户一品”模式发展,共享庭院变成了招财纳宝的“钱袋子”。今年预计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万余元,比去年增长15%。
  永新村乡村旅游的创新模式,是红寺堡区精耕产业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
  实施“四大提升行动”、推进乡村振兴,基础在产业,希望在产业。红寺堡区把加快产业发展作为根本之策,坚持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紧紧围绕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脱贫户收入增速高于农村居民人均水平目标,大力发展葡萄酒、枸杞、黄花菜、肉牛滩羊、新能源和文化旅游六大特色产业。
  在突出特色抓产业的同时,当地紧盯市场抓龙头,以龙头企业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对接起来,在市场中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帮助广大农民在市场中发展致富。红寺堡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和中烟“飞地”肉牛养殖园区就是最鲜活的例子。
  前者紧盯市场引进了山东水发集团,企业在园区建温棚、上项目,既带动了自身发展,也带富了农民群众。后者经过3年的实践探索,形成“农户+合作社+金融机构+企业+基地”的养殖模式,不但极大降低了农民养殖风险,节约了人力成本,更大大提升了农户养殖收益。
  从一个低头种田不闻窗外事的农家汉成长为科学种田的农技能手,每月有七八千元的稳定收入,这是光彩村村民刘思胜以往不敢想象的。今年5月,他来到现代农业产业园工作。“我种了大半辈子的地,第一次见到田要这么种,这里的师傅肯教,我也爱学,确实长知识了。”在此之前,48岁的刘思胜从未有过外出打工经历,热爱种田的他,如今在家附近干上了喜欢的工作,有了稳定收入,生活也有了保障,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实施“四大提升行动”、推进乡村振兴的最大短板是收入,广大农民最关注的事情也是收入。突出特色抓产业、紧盯市场抓龙头、强化保障抓服务,把产业作为带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农民增收的源头活水,最大的短板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环境整治抓到底 乡村变美更宜居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美丽风光,“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和乐景象,令人心向往之。乡村,是我们每个人的根,让农村人居环境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不仅关系农村社会的文明和谐,更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福祉。
  一场秋雨过后的红寺堡镇弘德村,清新的空气中带有一丝丝的甜,走在整洁的巷道上,入眼的是青砖灰瓦的新式民居,迎面而来的是一张张奔向新生活的自信笑脸;人居环境焕然一新的柳泉乡永新村,因发展乡村旅游,家家庭院整洁、户户树有花鸟,民宿的客厅、卧室、卫生间等装修布局和卫生条件与星级宾馆别无二致;还有新庄集乡红川村,一条条道路整洁宽敞,一座座民房焕然一新,好一幅村美屋亮人和、充满现代气息的新农村画卷。
  乡村环境好了,生活才能好,吸引力才会强。曾经在天津打工的永新村村民李文俊,2017年返乡创业,搞起了民宿,如今成为当地返乡青年示范户。“之所以能回来,很大原因是因为家乡环境变美了,看到了这里有发展旅游的潜力。”李文俊感慨。
  良好的生态宜居环境是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近年来,红寺堡区推行“五个一”工作模式,全力打好“五清”攻坚战、基础设施提升战、庭院整治持久战“三场硬仗”,持续开展城乡绿化、产业融合、乡风文明、健康乡村“四大促进行动”。以弘德村、永新村、红川村等14个村为重点示范村,补齐城乡水、电、路、气、讯等短板弱项。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扎实推进厕所革命。强化正向激励与反向约束相结合,常态化推行“红黄绿”三色管理、“红黑榜”通报机制。通过示范引领、文明积分、村规民约、门前“三包”、“最美庭院”评选等形式,引导群众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以家居“小美”激活乡村“大美”。
  红寺堡区在改善人居环境上积累出了宝贵经验。比如“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突出村庄景观更有韵味、颜值更有特色;再比如,无论是解决环境脏乱差问题,还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都难以毕其功于一役,必须发扬钉钉子精神,对谋定的工作一抓到底,补短板、谋长远、重潜绩、压茬干;又比如,充分发挥百姓的主体作用,过程让群众参与、效果让群众检验、成效让群众受益,广大农民才会更有获得感、更具幸福感。
  公共服务暖人心 农民生活更幸福
  “丁零零……”伴随着清脆的上课铃声,傅国胜老师走进弘德希望小学书法大教室,在孩子们专注而热切的注视中,开始了精彩的讲解。
  傅国胜是当地小有名气的书法家。新学期开学,弘德希望小学向他发出了邀请函——为课后延时服务特色课讲授书法。“除了开设书法课,我们还推出了艺术涵养、健体强身、吟诵经典、劳动技能等营养大餐,促进孩子们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弘德希望小学校长杨生花说。
  弘德希望小学,是今年9月刚刚建好的一所新学校,可她的名气却很大。一是从投建到启用,只花了不到一年时间;二是硬件、教学“双一流”;三是更好地解决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上学问题。
  促进教育公平,让孩子们平等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惠及千家万户的幸福工程。近年来,红寺堡区新建高级中学、五中、六小和弘德希望小学,持续改善基础教育办学条件;在实施立德树人上立标杆,加快推进“一校一品”“一校多品”体育和美育特色学校建设,推进协同育人品牌化;与吉林大学、宁夏师范学院开展教学教研、校地共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推行“四包四管”机制,加强校园治理,深化“互联网+”创新应用。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要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在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持续发力,注重加强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民生建设。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乡村振兴的有力保障。红寺堡区以实施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全民健康水平提升行动为牵引,聚焦农民群众在养老、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求,千方百计把公共服务的弱项补起来——构建“1+5+8”区域医联体、推行跨省异地就医结算、健全统筹城乡的就业政策和服务体系、加大农村易返贫致贫人口监测帮扶力度等一系列暖心举措让农民生活更幸福。
  在红寺堡区采访,听到这里的干部群众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更好生活还在后头。这是2020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红寺堡区红寺堡镇弘德村视察,为乡村发展擘画蓝图,鼓励乡亲们时说过的话。
  这句话,既是殷切嘱托,也是深情鼓舞,早已牢牢印刻在人们心中,化作强大的精神动力。
  撸起袖子加油干!向着更美好的生活,红寺堡区干部群众正全力加速、奋力奔跑。 
编辑:李文 责任编辑:李娟
权威发布
  •  用双手温暖整座城市
  •  家门口敞开“致富门”
  •  在苦干实干中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  巧念养牛“致富经”
  •  与“宁”“战疫” 志愿有我
  • 便民信息
    精彩图片
    隆德:千秋为卷 山水作答
    隆德:千秋为卷 山水作答
    哈巴湖的胡杨“醉”秋天
    哈巴湖的胡杨“醉”秋天
    宁夏人物
  •  刘艳红:主动加入核酸采集队伍 才
  •  聂广进:离军不离党卸甲不卸肩
  •  王有德:"治沙是致富,造林是造福
  •  张伟中:“枸杞大王”的技艺传承
  •  李玉兰:山区孩子的“启明星”
  • 宁夏财经网版权所有 宁ICP备2021002495号-2
    地址:宁夏银川市中山南街宁夏报业集团商务信息大厦1202室 邮箱:nx_cjw@163.com 电话:0951—6072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