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的小侯是一款网络游戏的忠实玩家,由于游戏设置有 “防沉迷系统”,小侯每天都不能玩尽兴。在网络游戏的公屏聊天里,有人发解封未成年人防沉迷系统的广告,小侯觉得正合心意,立马跟对方取得联系。对方称,先加小侯QQ,解封仅需25元。
想到能无限畅玩游戏,小侯立马支付25元。不久,对方又说,因为解封系统还需要支付68元更换身份证的费用,并且承诺这项费用在后期可以退还。小侯觉得既然已经支付了25元,就同意了,于是又转给对方68元。
随后,对方又以支付生效费、审核费、退款费等名义,要求小侯转账前后共计转账2400多元,防沉迷系统非但没有解封,对方居然把自己拉黑了,小侯才意识到被骗。
近年来,利用破解游戏防沉迷系统的新型诈骗兴起,这一诈骗精准定位“网瘾少年”,受害者甚广。针对青少年的诈骗具有成功率高、不易被发现的特点,其原因在于青少年防范意识相对缺乏,社会经历不够,对新事物的接受度较高。骗子往往会在短视频、微博、贴吧等平台,以“破解防沉迷系统”的名义打广告,吸引那些渴望畅玩游戏的青少年上钩。在被诈骗后,青少年也往往因为被骗金额小、害怕家长责备等原因而选择不向公安机关报警,导致犯罪嫌疑人无法受到法律的制裁。
据兴庆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介绍,今年6月,实施的修订后《未成年人保护法》及国家新闻出版署近日下发的《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 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都对“防沉迷系统”有明确规定,游戏平台设置的“防沉迷系统”日趋严格,一旦未成年玩家超过限制的游戏时长,账号便会自动下线。然而,这一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机制,却成为不少骗子眼中的“商机”。
检察官提醒,不要轻信网络上任何形式的“破解防沉迷系统”服务,所有打着类似旗号的广告,都是犯罪嫌疑人为了骗取隐私信息、账号信息以及个人财产的伪装;同时,未成年人群体甄别和防范诈骗能力薄弱,家长要加强对孩子使用手机管理以及支付的监管;提醒孩子不要与陌生人私下交易,随意进行转账充值等操作,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发现被骗后,保留转账证据,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 记者 王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