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东海社区,每到中午和傍晚,人们总能看到一辆车身印着“高龄老人幸福餐”的电动三轮车穿梭在乡间小道上,给村里80岁以上老人免费送餐。老人们高兴地说:“以前吃饭,常常对付一口,现在饭菜不重样,吃得更香!”
对于没人照顾、行动不便的老人来说,做饭难、吃饭难的问题令人困扰。近年来,一些城市社区办起老年餐桌、老年食堂,取得不错效果。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开展养老助餐服务却存在一些难点。一方面,农村人口居住相对分散,不利于集中供餐。比如,东海社区有8个村小组,有的村组距离较远,老人来社区食堂既不方便,途中也不安全。另一方面,农村资金相对有限,办起老年食堂后,实现可持续发展也不容易。正因此,在农村开展养老助餐服务,需要兼顾各方、因地制宜。
为方便老年人在家门口吃上暖心餐,不少地方都进行了有益探索。开办“幸福餐桌”,组织上门送餐,推出个性化订餐,让餐车流动起来……这些民生之举,旨在让老年人享受“舌尖上的幸福”。老人们吃得满意,开办“幸福餐桌”就有意义。从现实情况来看,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开展养老助餐服务,都需要解决好“谁出资”“谁出力”的问题。此外,做好养老助餐服务,还离不开一支爱老、敬老、助老的队伍。
在农村推进养老助餐服务,扎根的是乡土,服务的是乡邻。办好温暖食堂和“幸福餐桌”,发展好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就能更好惠民生、暖人心,让老年人过上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幸福晚年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