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报道,北京一男子在乘坐网约车时要求开空调,但司机却以单价太便宜,成本太高为由拒绝。曾经的出租车时期,就存在夏天开不开空调的问题,即使如今也会看到很多出租车司机开着窗户跑车。现在这一问题,同样出现在了网约车行业。
对于开不开空调的争议,本质上就是在特定时期内的结构性矛盾导致的利益冲突。说白了,就是天热了,乘车人就想吹个空调,但这对于司机来说则意味着更多的能源消耗,尤其对于使用汽油和天然气的车辆,直接意味着成本的上升;而对于使用新能源的车辆来说,虽然现在能源成本还能接受,但却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充电,时间成本也会上涨。
其实在出租车时代,交通运输部就颁布了《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规定》,其中明确规定:驾驶员应根据乘客意愿升降车窗玻璃及使用空调、音响、视频等服务设备;网约车本质上也是经营性的出租汽车,除了打车的方式和传统出租车有区别之外,其他与出租车并无区别,也应该遵守相关规定。
但无论是网约车还是出租车,想要从挣的钱里拿出一部分来提升客户体验,还得看经营者是否愿意。他们的存在解决了大家公共出行的问题,如果通过强制手段,要求他们无条件满足用户需求,而不给予一定的回报,增加的运营成本,一方面会增加司乘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还会打击经营者跑单的积极性,从而导致供需失衡,最终只会导致乘客等车时间增长,倒霉的还是乘客。
因此,怎样在司乘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就成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从运营成本的角度来说,既然开空调要花钱,价格就该涨,享受了就要掏钱。但如何是合理的收费,平台就应该发挥作用,利用大数据计算出最合适的价格,同时创造让乘客选择是否开空调的条件,让司乘都能有进退余地。 吴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