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天河某商场,几台娃娃机不放玩具,放活鱼和乌龟。事情曝光后,有人说“新鲜”,有人说“残忍”。
新鲜吗?不新鲜。几年前,武汉的娃娃机就祸祸死了一群小乌龟,更不要提哪儿哪儿都有的染色鸡仔、套圈兔子、捞金鱼。残忍吗?残忍。可即便不死在娃娃机里,它们的命运又怎样?被领回家去,兴致过了置之不理、又或是不善饲养,能好好儿活些时日的,不多。
经营娃娃机的,说因为搅拌或摔落会死几条鱼,但清理了就没问题,属于正常经营行为。这话算是一种解释吧,但在说“残忍”的人那里说不通。一个以为顾客关心的是卫生问题,一个却是为动物的遭遇而哀——压根儿没在一个频道上,两岔了。
当然,顾客确实也操心卫生安全,可商家对生命的漠视才是事件被关注、被曝光的核心所在。这个很好理解,看到活生生的鱼和乌龟被当成玩具,而且是放在极易毁命的娃娃机爪下,以此吸引孩子招揽生意,这是将经营凌驾于生命之上,输出漠视生命的价值观,确实会误导青少年对待自然的态度,从这一点讲,制止此种经营没错。
但是,商家要赚钱,怎么可能舍弃现成的门路?市场监管要发力,也缺乏相适用的法则。从后续报道看,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已介入调查,关停了设备。只不过,商家辩解了:“我们的初衷是希望小朋友和动物有更多亲密接触,并不是虐待它们。”而且,“设备完成整改后会再次投入运营”。如何整改?就是降低养殖鱼密度、缩短出水时长、优化出鱼通道。你看,人家没放弃,再看不惯又如何?
那就依靠舆论的力量,给它来个市场与口碑双输的下场?要这么想,怕还是简单了。 刘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