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于海拔2600米左右的贺兰山悬崖上,石料结构均匀,质地细腻,刚柔相宜。用它刻制的贺兰砚,具有发墨、存墨、护毫、耐用等优点。贺兰石天然形成深紫绿两色,相互辉映,色彩鲜明,紫底绿彩,形态繁多奇妙,好像平柔绒上镶嵌着各式各样的翡翠。除两彩、三彩、多彩外,还有“石眼”、“玉带”、“银线”、“云纹”等特殊结构,妙不可言。雕刻艺人因石制宜,精心用料,雕出千姿百态的贺兰砚。历史上贺兰砚曾与端砚、歙砚齐名,素有“一端二歙三贺兰”之说。它不仅是“文房四宝”的实用品,而且是珍贵的工艺收藏品。除刻制砚台外,贺兰石还被用来刻制成印章、镇纸、笔架等,都是雅致的文房贵品。
贺兰石在中国书画界有“一端二歙三贺兰”之说。贺兰砚雅称“碧子砚”,与广东“端砚”、安徽“歙砚”、甘肃“洮砚”合称中国四大名砚。贺兰石是做贺兰砚的原材,之所以无比珍贵,是由于贺兰石是一种含石英粉沙的黏板岩,其构成的矿物非常微细,只有头发丝的几十分之一,夹携着玉带、云纹、眉子、银线、石眼等结构,均匀地散布着多种坚硬的石英粉和铁矿物微粒,石质细密,结构均匀,坚而不脆,用它不仅古朴典雅、妙趣横生,而且发墨迅速,不郁结,又耐用,带盖的贺兰砚如同密封器一般,素有“存墨过三天”之说。尤其是贺兰石自然形成两种色彩:“深紫”和“碧绿”。远看仿佛那“碧绿”是嵌入“紫石”上的碧玉,近观,却是自然生成的一个无法分割的整体,在砚石中极为罕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