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生活消费 > 生活消费焦点
盐池羊奶皮子,美味里有记忆和乡情
时间:2021-08-16  来源:银川新闻网
  如果你去过盐池,一定会吃到很多和羊肉有关的美食,但有一样绝对不能错过,就是盐池羊奶皮子。在盐池王乐井乡牛记圈村,如果你走进一户人家时,闻到一股扑鼻的奶香,那这家女主人一定是在做羊奶皮子。一张奶皮子切成一盘,端上桌时,已让人垂涎。
  6斤奶,才能做一张奶皮子
  跟牛记圈村的孙光义第一次通电话的时候,他说自己正准确去羊圈,平时在家里,挤羊奶是他的专属工作。他说,这可是“最累的活儿”,家里100多只羊,有时候同时会有30多只甚至更多的羊需要集中挤奶。孙光义带着桶蹲下身,开始挤奶,动作熟练。
  一桶桶羊奶拎回家时,孙光义的老伴儿,今年50岁的王春梅就会唠叨一句:“放好咧,别脏掉了。”储存好一桶桶羊奶,王春梅这边已经开了火,蓝色的火苗蹭蹭地往上窜,一口大铁锅置在炉灶上,等待着羊奶倾倒其中。接下来时间,王春梅像秀才艺一样,把羊奶倒入锅中,等到羊奶翻滚时,她一勺勺舀起来,再将其倒回锅中,瞬间激起一层厚厚的泡沫。锅里的奶充分沸腾后,王春梅关上火,让羊奶慢慢归于平静,剩下的就交给时间。大约放置6到8个小时后,羊奶的表面会凝结出一种粗粒麻状的油层,这便是羊奶皮子了。
  王春梅用铲子从奶皮子粘在锅上的部分轻轻划过,一点点的巧劲儿,让整张奶皮子翘起了边,双手一拎,便可以将整张揭起。几刀切下去,奶皮子呈三角形,经过王春梅认真地摆盘,端上桌时,已让人垂涎。一张奶皮子有30厘米大,厚度约半厘米,分布着密密麻麻的小孔,口感软滑且富有弹性。孙光义说,一般6斤奶可以做一张奶皮子,每天他和老伴儿都要做10张左右进行售卖。每次刚煮沸了奶,就有人闻着香味赶来,预定好才放心离开。“有时候几张刚做完,也就跟着卖光了。”
  难得的奶皮子,远销外地
  牛有朋是王乐井乡牛记圈村党支部书记,他介绍说,奶皮子,蒙语称“查干伊德”“乌如木”“乌日莫”,汉语的意思就是“白色的食品”,是把马、羊、牛或骆驼的鲜乳倒入锅中慢火微煮,待其表面凝结一层腊状脂肪,用筷子挑起挂通风处晾干即为奶皮子。奶皮子属鲜奶中的精华奶皮,是奶食品中的佳品,营养价值颇高。因其味道纯香,营养丰富,经常被人们用来招待贵宾,所以又被称为“百食之长”。
  “盐池本地是用山羊奶做奶皮子,制作步骤虽然简单,但因为盐池滩羊只在端午节前后才会产奶,奶量不均匀,农户需要间歇采集,因此非常难得。”牛有朋说,羊奶皮子基本没有什么膻味,入口有嚼劲,奶香味比大白兔奶糖更为醇厚。
  现在王乐井乡牛记圈村里有二十几户人家,专门在做羊奶皮子卖钱给家里贴补家用。为了帮助农户把奶皮子卖出去,村里免费给农户的奶皮子做真空包装,统一身份,打上标签,还打通了销售渠道,让农户亲手做的奶皮子能够经过长途运输,被更多地方的人们品尝。70后的胡建峰和爱人也在家里做奶皮子,他说自己一年卖奶皮子能挣2万元到3万元,他家的奶皮子最远能卖到北京、上海去。“我们是从2009年开始销往外地的,刚开始特别激动,没想到家乡特色的羊奶皮子,能卖到那么远的地方去。”
  吃一口,仿佛回到小时候
  “小时候家里穷,吃不上羊奶皮子。我记得自己是七八岁的时候,在亲戚家第一次吃到,虽然就吃了几块,那味道却很难忘。”牛有朋说,现在人们生活条件好了,家里谁想吃,随手就能做,感觉吃一口,就回到了无忧无虑的小时候。
  有人说,饮食习惯往往是一个地方的活地图。
  当问到为什么在盐池会有做羊奶皮子的习惯,牛有朋说,自己曾看到这样一种说法:作为宁夏的东大门,盐池县紧邻内蒙古、陕西和甘肃,是四省(区)文化交汇之地。当年走西口的人们把中原的饮食文化带到了草原,而南下的人们在这里支起了羊奶锅子。在阵阵奶香中,羊奶皮子便承载了盐池人的记忆和乡情,丰富着人们的餐桌。
  链接
  制作奶皮子的要点
  王春梅做奶皮子的手艺十分纯熟,她介绍,炖制奶皮要掌握火候,为使油脂层加厚,及时铲下锅沿上粘贴的部分,并多次添加生奶。奶量和火候适当,就能取出比较厚的奶皮子。口味方面也和火候有关,火小,奶皮子淡薄,火大了则味焦。
  熬奶皮子的时候,根据个人喜好,也可以往锅里放些糖,让奶皮子带点甜。做好的奶皮子要找一个阴凉通风的地方晾干,不能直接在太阳下暴晒,因为这样会使奶皮子变黄变硬。等奶皮子干了之后,就可以用笸箩存放,或者放进保鲜袋里,在冰箱里保存,随吃随取。  记者 王敏
编辑:李文 责任编辑:李娟
权威发布
  •  银川经开区8家企业获自治区级荣誉
  •  借博览会通道,坚定不移推进更高
  •  银川市外事办强化涉外管理与服务
  •  宁夏持续高温少雨引发旱情 专家建
  •  学校、景区、口岸……如何加强重
  • 便民信息
    精彩图片
    立秋至又到鸟儿迁徙季
    立秋至又到鸟儿迁徙季
    湖城生活
    湖城生活
    宁夏人物
  •  华楠:扑下身子扎实苦干
  •  莫嘉纬:实干赢得群众信任
  •  丁秀琴:扶贫路上的“女牛倌”:
  •  曹有龙:让宁夏枸杞“红”遍大江
  •  张弘德:热心公益 传递温暖
  • 宁夏财经网版权所有 宁ICP备16001158号-1
    地址:宁夏银川市中山南街宁夏报业集团商务信息大厦1202室 邮箱:nx_cjw@163.com 电话:0951—6072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