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给牛做挤奶前准备。
金凤区良田镇植物园村有片智能牧场,这里曾是国家原农业部的奶牛标准化示范场,也是金凤区最大的奶牛场。经营这片智能牧场的宁夏翔达牧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翔达牧业”),今年引进了新的牛粪干湿分离设备,又进一步规范了智能养殖流程,5046头奶牛在这里快乐无忧产好奶。
走进宁夏翔达牧业科技有限公司,一片片绿荫扑面而来,数千头奶牛在一片绿荫下享受“日光浴”。这里被1万多棵杨树、柳树环绕,闻不到养殖异味,也没有蚊蝇纷飞。
厂长孙立兵告诉记者:“厂里最久的老树都是10年前种下的,绿色无污染的理念从厂址规划开始就一直延续至今。”
今年,牧场引进了一台牛粪干湿分离设备。这套牛粪干湿分离设备每天将厂里的20吨牛粪分离成干料和水分,实现了牛粪清洁无污染处理。孙立兵告诉记者,干料一部分成了奶牛们的卧床垫料,一部分卖给周围村民当温棚肥料。分离剩下的水分也没有分毫浪费,全部通过二次净化后用于牧场绿化养护。
在牧场南边的一处挤奶台中,现代化的挤奶车间里,母牛们乖乖排队进入挤奶台。这时,车间的红外摄像头已经悄悄扫描了每头牛的头、身体、肢蹄等数据,数据实时传输至系统,工作人员实时监看着每一组数据的变化。
仅10分钟,一头头奶牛就高高兴兴地挤完奶“回家”。原奶经过挤奶机全程封闭进入速冷机、装入制冷缸。经过速冷机,原奶迅速降至4℃,原原本本地保持了新鲜度和营养度。
在2楼的检测台边,记者从一套智能牧场产能程序系统上看到,从奶牛的身体健康数据到每日饲喂量,从发情监控到产奶量,每一项数据都清晰可查,异常数据会实时报警。奶牛们站在哪个位置挤奶,产了多少奶,何时产奶都一目了然。
孙立兵告诉记者:“大数据检测实现了安全生产和智能饲喂,不仅保障了奶源质量,也节约了饲喂成本,饲草不会浪费分毫,人工不会多用一分。”
繁育员、饲养员、检验员、挤奶工组成了一支有96位员工组成的专业团队。他们全程守卫着奶牛们的健康成长,也全程守卫着银川人的“奶瓶子”品质。 记者 陈玲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