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的惠农区,到处都是生机勃勃的景象,在位于石嘴山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宁夏晶体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项目工地上,大型机械来回穿梭,项目建设正如火如荼推进中。
宁夏晶体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是上海东方希望集团在宁夏打造的光伏新材料、新能源、农光互补等上下游一体化循环经济全产业链项目,是惠农区招商引资引进的能耗低、效益高的“优等生”之一。2020年9月,中国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首次提出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该目标愿景也是对能源行业及工业企业提出的明确要求。作为老工业基地,惠农区长期以来倚能倚重,第二产业在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碳排放弹性较小,要完成碳中和、碳达峰目标任务,面临着较大困难。
是压力也是动力。近年来,惠农区在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的同时,围绕能耗“双控”抓转型,以亩均产出、亩均税收、单位增加值能耗等为评价标准,探索“双碳”模式下的项目招引培育和退出机制。大力培育引进“优等生”,引进氟峰新材料高端工程塑料基材、湖北华欣硅烷偶联剂、金通药业原料药、开德来院士成果转化光敏材料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新建项目投资经济密度普遍在300万元以上,亩均税收普遍在20万元以上,彩妍科技、清研高分子材料等项目单位增加值能耗在0.1吨左右,胜蓝化工、彩妍科技等产品利润率在50%以上。
同时,鼓励支持“中等生”,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十三五”以来,累计实施技改项目344个,多元硅基合金产品单耗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双氰胺等产业产品单耗达到行业领先水平,规上企业对标面达到90%;坚决淘汰退出“差等生”,累计淘汰工业落后产能93.8万吨,退出煤炭产能700余万吨,彻底摆脱了对煤炭采掘业的依赖,“十三五”以来,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9.2%。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服务业特别是生产型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不断做大做强现代物流业,培育夜间经济、特色餐饮等产业,多产出“不冒烟”“少冒烟”的GDP,过去6个季度三产增速均位居七辖区前列。
作为全区“山林权”改革试点地区,惠农区结合工业城市特点,创造性开展“以林换能”“以林换碳”新形式,既调动企业植绿增绿,又助推工业企业转型升级,把“双控”和“双碳”战略落到实处。去年12月31日,石嘴山市盛港煤焦化有限公司就以4200万元的价格完成了“以林换能”“以林换碳”的第一单“林票”认购。
“‘以林换能’政策在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找到了平衡点,是多方受益的好事。”石嘴山市盛港煤焦化有限公司总经理谭裕华说,“以林换能”政策出台后,种2000亩林地的成本约为1400万元,可以换1万吨能耗指标,为企业增加的利润能达到4500万元,有利于企业转型升级和延长产业链。
今年,惠农区按照“谁确权谁管护、谁管护谁受益”的原则,林地管护、抚育等事务由“林票”所有者负责,不具备管护、抚育林木资源能力的企业可将“林票”作为林木管护交易资产,按照定额委托专业国有企业进行管护,推动森林整体蓄积量逐年增长。同时,“林票”持有企业可根据宁夏碳汇计量与监测体系标准测定的碳汇量,进一步明确持有“林票”碳汇价值。通过建立“以林换能”“以林换碳”新模式,将能耗指标转化为山林地资源、将山林地资源转化为碳资源,加快推进市场化、规模化经营,构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价值实现机制,引导企业带资造林、认林、护林,将更多企业培育为绿化主体,实现国土增绿、林业增效、企业发展、环境改善。
一系列措施让惠农区工业转型发展蹄疾步稳,这座老工业基地也在高质量发展中焕发出新的生机。 (记者周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