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党建引领下的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银川市各社区坚持党建引领小区治理,以切实解决群众实际问题为着力点,推行小区党支部和业主委员会双向培育、交叉任职,加强社区党组织引领作用,探索出一条党旗下的和谐自治之路。全市各社区党组织持续用力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在社区治理现代化上切实起到标杆作用。
探索新时代基层治理新模式
金凤区满城北街街道满春园社区未来城小区党支部是金凤区首家成立的小区党支部,支部班子由物业项目经理、商街自律小组组长、社区网格员、小区艺术团成员等组成,将组织链条延伸到小区各个层级。“小区共有34栋楼,住户3100户7230人,商户108家。自该小区党支部成立以来,坚持党建引领与基层治理相结合,道德教育与服务互助相结合,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居民共治,创新治理模式,打造党建品牌。”满春园社区党委书记赵英告诉记者,未来城小区党支部坚持以民生需求为导向,凝聚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楼栋长、社会组织、志愿服务队伍等力量,不断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夯实基层治理根基,摸索出新时代基层治理的新模式。
过去业主总是觉得小区管不好,原因是小区服务管理没有主心骨,缺乏协调机制,群众有了需求不知道该向谁反映。未来城居民赵女士告诉记者,如今小区有了党支部而且把党小组建在楼栋里,挑选党员骨干和党员家庭确立为党员中心户,发挥榜样带头作用,让小区服务管理有了主心骨。同时明确小区党支部领导小区治理、服务居民群众的职能地位和对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等小区治理主体的政治领导,将支委会审议作为小区重大事项决策的前置条件。
群众有了代言人,沟通起来就更顺畅了。赵英告诉记者,未来城小区党支部通过积极推进民主协商议事制度,以“民事民评、民事民议、民事民办”为原则,凡是涉及小区公共利益的重要事项,都会召集小区党员代表、楼栋长、志愿者、居民代表、共建单位、社会组织、部分职能部门等多方力量共同讨论决定,不断提高居民“自己的小区自己建、自己的小区自己管”的主人翁意识,构建小区党组织领导、小区居民自治的基层治理格局,激发社区治理新活力,实现治理责任体系的延伸。
推行党员评星定格积分制管理
“王师傅,你的党员评星又多了一颗小红星,真是给咱们单元争气。”通福家园社区居民杨林见到邻居王白山,给他传来了好消息。
金凤区黄河东路街道通福家园社区在落实“社区党员直接管、在职党员双重管”模式上,结合直管党员实际和社区治理工作需要,细化“双评双定”“红星黄星”考评标准,探索推行党员评星定格积分制管理,以积分量化反映党员的担当与作为,创新建立正向激励和反向监督新机制,推动党员比作为、作表率。
“每一名党员都看重自己的荣誉,将成绩量化是鼓励党员带头示范的重要方式。”通福家园社区党委书记于凤霞说,社区青年党员杨昊在抗击疫情、创建文明城市中表现优秀,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去年被评为优秀党员,在小区知名度非常高。“社区通过发动在职党员利用工作闲暇时间参与社区治理,在楼栋公开党员身份,定期与其单位党组织沟通反馈参与社区治理情况,不断推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于凤霞介绍说。
此外,通福家园社区还会公示党员的星级评定结果,对于个别参与活动不积极的党员及时亮“黄星”督促其限期整改,起到了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根据党员的年龄、工作时间、爱好、特长成立了5个网格党小组,在党员业主中推选楼栋长,构建“社区党组织—网格党小组—楼栋长”的组织架构。同时采取“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方式,由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物业服务质量监督员,物业项目经理担任社区居委会兼职副主任,实现“治理同抓、服务同做”。通过组织覆盖“零死角”,织密“邻里网”,在落实银川市“四优四提”行动中探索“近邻”党建新模式,最大限度延伸党组织触角。 记者李鲲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