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市县园区 > 中卫市
中卫:土地权改革盘活农村资源释放生产潜能
时间:2021-08-27  来源:光明日报
  “我在镇罗村流转土地种植了300亩西红柿,亩产1万多公斤。每天,来地里干活的周边村民100 多个呢。”8月23日,位于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镇罗镇的红星家庭农场负责人李红星说。因为产、销网络健全畅通,家庭农场不仅增加了周边农民打工收入,也带动了农户种植的积极性,亩均收入达1.6万元的西红柿种植,激发了农村土地产出。
  就是全市土地权改革的鲜活例子之一。近年来,镇罗镇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扶持、科技支撑、合作社示范、群众参与”的方式,流转土地,引进和培育经营主体,种植西红柿等蔬菜,成了全镇设施蔬菜种植面积最大、品种最全、效益最好的基地。
  土地是农村最重要的资源。一度,宁夏中卫市土地资源利用方式粗放、利用率不高、亩均产出强度较低。如何让土地产出更高,不断增加农民的土地收入?“四权”改革之一的土地权改革就成了中卫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
  今年“四权”改革以来,针对土地权改革,中卫市坚持“以亩产论英雄”和节约集约用地基本国策,把“死资源”变成活资产、活资本,盘活土地资源、提高用地效益,不断提高土地综合利用效率,释放了生产潜能。
  针对怎样挖掘潜力、释放红利、物尽其用?中卫市海原县海城镇武塬村村委会主任董海红算了一笔账。董海红告诉记者,武塬村现有耕地近3万亩,通过这几年引进企业种植,共流转了1.4万亩土地。村民自己种小麦等传统农作物,每年每亩最多收入300元左右,但土地流转出去后,仅打工一项每人每年至少能挣六七千元。
  “我们鼓励群众进行土地流转,结合‘村集体+企业+农户’模式把产业做大、让土地产值增高,把品牌打出去,带动全村加快致富步伐。”董海红说。
  土地流转是土地权改革的具体措施之一。据了解,中卫市探索开展农村土地流转交易,规模种植水稻、蔬菜、饲草、马铃薯、枸杞、苹果、小杂粮等作物,不断用活土地政策、激活土地要素、盘活土地资源。仅沙坡头区土地流转总面积就达18.67万亩,流转形式包括出租、转包、入股等,签订流转合同52081份,为农业要素规范流转、农村资本市场发展壮大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沙坡头区二轮土地承包面积59.66万亩,目前已完成了辖区11个乡镇151个行政村69725户农户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确权面积54.59万亩,确权登记颁证率达到97%。
  中卫市中宁县已制定《中宁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矛盾调处机制》《中宁县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为激发土地资源潜能奠定了基础。海原县将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快推进农村承包土地、农村宅基地、国有农用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确保今年年底前完成宅基地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确权发证,2022年底前完成国有农用地确权数据库建设和登记发证。同时,建立农村土地市场交易平台,依托宁夏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平台辐射联动海原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将农村承包地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等统一纳入平台进行交易,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
  规范的流转形式和一清二楚的土地确权证,给农民吃下了一颗“定心丸”。在土地权改革中,中卫市深化土地权改革,抓住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扭住了破一题而利全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撬动形成资源节约、资产激活、资本集聚的综合效应,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市注入强劲动力。(记者张文攀 通讯员 张虎 吴小龙)
编辑:李文 责任编辑:李娟
权威发布
  •  宁夏:鼓声未停 奋斗继续
  •  以项目建设成效淬炼高质量发展成
  •  宁夏用专利导航促企业创新
  •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倡导环保、节水
  •  银川公安全方位开展“断卡”行动
  • 便民信息
    精彩图片
    秋临塞上 乡村如画
    秋临塞上 乡村如画
    银川美如画
    银川美如画
    宁夏人物
  •  于秀芳:择一事终一生 扎根乡村2
  •  吴文彪:新闻战线上不退役的“老
  •  邵予奋:垂暮之年宣讲红色党史
  •  韩占奎:用慈善之爱回报乡邻
  •  顾建兵:把最美好的年华留给贺兰
  • 宁夏财经网版权所有 宁ICP备16001158号-1
    地址:宁夏银川市中山南街宁夏报业集团商务信息大厦1202室 邮箱:nx_cjw@163.com 电话:0951—6072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