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转移受灾群众
代永涛(中)和队友们
讲述人:代永涛
国家体育局游泳救生员,银川市翔龙皮划艇协会会长。
今年7月下旬,河南郑州遭遇了史上未有的特大暴雨,使郑州排水系统瘫痪,周边城市发生严重的洪涝灾害。全国各地的救援队伍纷纷驰援,我们银川市翔龙皮划艇协会也组织人员赶赴现场。两天的辛苦为当地群众帮了些忙,也给我们留下一次难忘的经历。
A 不同以往的救援
7月23日晚上,我们收到了河南新乡市发出的抗洪求助函,连夜组织三辆车、11个人驰援河南。7月24日早上9点出发,第二天凌晨4点多到达新乡市延津县。我们将方便面、矿泉水等救灾物资移交给了新乡市斑马救援队,并前往受灾最重、水位最高的新乡市获嘉县安村转移被困群众。
当地的受灾情况真是令人难以想象:大沙河泄洪堤坝已被完全淹没,上游大沙河水流湍急,水位仍在不断上涨。我们要经过河道到达救援的村子,但是村子里房屋的一楼也被淹没了,万幸的是,当时大部分灾民已经被转移了。
说实话,面对这种场景大家心里真没底。2018年贺兰山暴发山洪,一名辅警被冲走,我们也参与了救援行动。但那次救援是在家门口,每天回去还有补给。这回可不一样,接下来不知道会碰见什么情况。
果不其然,我们出动了冲锋舟和动力艇展开水上群众转移安置工作,谁料救援过程中,由于水势迅猛有急流,且水下杂物多,导致两架推进器受损,一艘皮划艇损坏。此时救援队孤立无援,陷入困境。所幸宁夏TD皮卡救援队也来了,给我们带来两条船,大家又能继续投入“战斗”。
B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7月25日中午,第二批救援设备送来后,我们又去了卫辉市参加救援。卫辉市在新乡市的下游,从上面泄下来的水直接淹到这里,情况更严重。我们这一轮救援行动一直奋战到凌晨。那天在各方民间力量协助下,我们转移了140多名受灾群众。
晚上,当地政府给我们找住处,从售楼部找到法院都没有位置。凌晨2点左右,我们总算在一家KTV里落脚。这些安置点里基本都是救援人员,看到那一幕的时候,我们内心万分感慨,体会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意义,虽然大家都是打地铺睡的,但相比当地一些老百姓,我们的条件算不错了,他们的家被淹了就睡在路边,看得人心酸。不得不说,河南人很坚毅。
经过不到4个小时的短暂休息,7月26日一大早,我们还没来得及吃饭,又开始第二轮市区群众搜救任务。那天共转移50多人,包括多名老人与儿童。大约下午4点,几乎看不到求救人员了,加上其他救援队数量增多,我们考虑接下来可能还有别的地方需要救援力量,打算返回新乡市休整一下。当晚在路上看到有大批解放军到来,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C 面对危急,勇往直前
这次救援的强度和难度都很大,是我们从未遇到过的。救援困难很多,比如由于船不能直接开到浅处,中间必须经过一段水路,但有些地方的水面上飘着各种垃圾,特别脏,水下又堆积着杂物,地形不明,人在里面深一脚,浅一脚的。最吓人的是,救援时我们听到有人拿着喇叭喊起来,说有人在水里触电了,让大家快速撤离,要排查险情。
面对这样的情况,没有人害怕,大家最先想到的都是先把人救出来。受灾群众中有很多人不方便在水里走动,救援人员就把他们背到船上。我们队的郭师傅今年63岁了,就数他背的人多,而且他特别认真负责,7月26日早早就起来检查救援设备。由于这次救援走得急,只带了一些最基本的装备,很多人连涉水鞋都没来得及拿,就这样在水里泡了两天。队里的段鑫教练脚被水下杂物划伤都发炎了。
最后大家已经精疲力竭了,再待下去恐怕反而会给当地群众添麻烦,在得知水情得以控制后,我们最终决定撤离。
D 一切辛苦都值得
救援过程很紧张,也很累,但大家的士气很高,一方面是当时情况确实紧急,另一方面是看到很多场面令人感触颇深。
记得有一天,我们的救援车开在路上遇到一名河南当地人,他立马停下来跑到路边,远远的给我们鞠躬。还路过一个卖西瓜的小摊,摊主要给我们送西瓜,怕我们不接受,赶紧切开用塑料袋装好,硬塞到车上。有些当地百姓带着锅碗瓢盆,自发在路边支起炉灶,为救援人员和灾民做饭。我们有一顿吃得很特别,是稀饭泡方便面,因为没有开水,只能这样将就着,但大家吃得心里特别温暖。还有我们住的那家KTV的老板,特意买了一些新被褥给救援人员用……从这些事情上,都能明显感受到他们的认可和感激,我们觉得一切辛苦都值得。
记者手记
采访中,银川市翔龙皮划艇协会副会长王栋也回想起那两天的情景,他和代永涛坐在平时训练基地的3.14码头边上,看似平静地讲述着,但手机里存的救援视频和照片却不会忘记他们的伟大。记者看到水已经没到了救援人员的下巴,他们一边在光线暗淡的楼道里探着路,一边照顾身后背着的灾民;看到有人把身上的救生衣脱下来裹在孩子身上;看到救援人员被水泡得皱巴巴的双脚……
“专业的事要交给专业的人去做。”王栋认真而坚决地表示,他们作为喜欢水上运动的人,能用水上救援素质和快速响应能力帮助受灾地区人民群众,非常骄傲。
记者 李尚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