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首页 > 权威发布
“海水稻”扎根宁夏重度盐碱地
时间:2021-08-16  来源:新华网
  立秋刚过,平罗盐碱地改良综合试验站的一片稻田里,已经抽穗的水稻挂着清晨的露珠茁壮生长。
  这里是位于宁夏石嘴山市平罗县的一片试验田,土壤平均含盐量达7‰,最高甚至达到11‰,是一块名副其实的重度盐碱地,而田里长着的是近几年引进、筛选的“海水稻”。
  “海水稻”是耐盐碱水稻的俗称。前不久,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承担的宁夏重点研发项目“海水稻、巨型稻、特种稻引进创新研究”通过专家组验收。
  宁夏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少雨,得黄河灌溉之利,宁夏平原自古就有“塞上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然而在宁夏引黄灌区,却存在着大面积难以利用的盐碱地,如何更为有效地改良和利用这些地块,是当地农业生产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2018年5月,为寻求宁夏耐盐碱水稻研究方面的帮助,宁夏农林科学院研究团队拜访了袁隆平院士研究团队,得到积极回应。2019年,宁夏科技厅对相关项目立项后,项目组在袁隆平院士研究团队支持下引进了一批耐盐碱水稻。
  “我们先后引进鉴定耐盐碱水稻材料676份,特种稻材料93份,巨型稻材料5份,在不同地点、采用不同栽培方式,进行了大量试验研究,获得了一批耐盐碱性强的优质高产水稻材料。”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研究员冯伟东介绍。
  冯伟东告诉记者,经测产,项目组筛选出来的耐盐碱水稻在重度盐碱地里最高亩产可达300公斤左右,且由于盐碱地一般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保水性好,较普通地块每亩至少可节水200立方米。未来,耐盐碱水稻品种如果能得到进一步推广,对于宁夏优化种植结构,提高耕地和水资源利用率都将具有重要意义。
  “从水稻品种筛选,到农民广泛接受和大范围推广种植,还要经过大量试验和示范。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持续筛选高品质耐盐碱水稻品种,科研人员还需要做很多工作。”冯伟东说。 (记者 靳赫)
编辑:李文 责任编辑:李娟
权威发布
  •  第五届中阿博览会将力促国际农业
  •  银川市第二批夜间限时泊车位开始
  •  银川经开区8家企业获自治区级荣誉
  •  借博览会通道,坚定不移推进更高
  •  银川市外事办强化涉外管理与服务
  • 便民信息
    精彩图片
    立秋至又到鸟儿迁徙季
    立秋至又到鸟儿迁徙季
    湖城生活
    湖城生活
    宁夏人物
  •  段文军:帮村民增收致富小康升级
  •  华楠:扑下身子扎实苦干
  •  莫嘉纬:实干赢得群众信任
  •  丁秀琴:扶贫路上的“女牛倌”:
  •  曹有龙:让宁夏枸杞“红”遍大江
  • 宁夏财经网版权所有 宁ICP备16001158号-1
    地址:宁夏银川市中山南街宁夏报业集团商务信息大厦1202室 邮箱:nx_cjw@163.com 电话:0951—6072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