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这个五一假期里,你在朋友圈是不是也看到了不少精致的露营九宫格?的确,疫情之下,本地游、周边游已然“接手”了跨市、跨省出游,带上家人孩子在公园里或绿地上,阳光正好、扎顶帐篷、铺块餐垫、相谈甚欢,已成为很多人亲近大自然的一种折中方式,露营也就自然成为了当下的“顶流”。不过,这一拨“露营热”背后也暴露出了基础设施缺失、垃圾处理不善、明火烧烤严重、安全防护不足等诸多细节问题。
相关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期国内旅游出行达1.6亿人次,“微旅游”“微度假”成为主流,城市公园、开放式景区景点及近郊周边乡村成为出游首选,00后、90后则成为主要出游人群。此外,截至5月4日,露营相关产品的预订量是去年的3倍,可以露营的公园门票销量同比去年涨幅超五成,“露营热”也带动了周边旅游经济,部分城市露营地周边酒店预订量同比去年涨幅达145%。显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这两年大家的旅游消费持续呈现出本地化、小半径的特征,“2小时度假圈”逐渐形成,这也是为什么大家的朋友圈被露营刷屏的原因。同时,00后、90后对出游有着新的要求与方式,这部分人群及家庭则成为露营的主力军,年轻游客在露营中烧烤、游戏、畅聊,以享受面对面社交的快乐,年轻父母则借着组团户外遛娃的机会,来亲近自然生态所带来的轻松之感,所以朋友圈里都是“露营+玩乐、露营+亲子、露营+赏花、露营+垂钓、露营+采摘”的精致九宫格。
全国的数据和状况如此,银川自然也是相差无几。五一假期,全市累计接待旅游人数127.9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63亿元。本地游客成为主体,自驾游、近郊游、短途游、乡村游等成为主流,全市56家星级乡村旅游示范点共计接待游客9.82万人次,同比上升41.00%;实现营业收入639.34万元,同比上升64.66%。“这个五一,感觉整个朋友圈都在露营,包含山野、自然、绿地等元素的帐篷露营掀起热潮。”确实是,笔者的朋友圈里大家不是在搭帐篷,就是在去搭帐篷的路上,不过单从那些发在朋友圈里的“露营九宫格”照片就已经能看到露天明火烧烤、垃圾遗留散落、人员帐篷扎堆、卫生条件不好等诸多问题,一些朋友事后也吐槽配套差、停车难、厕所少、体验糟等。
以前露营其实一直挺小众的,背上帐篷睡袋和一些必要的食物,再徒步个10多公里山路,找片山清水秀的空地“安营扎寨”,暮看夕阳夜望星空,朝看日出昼望飞鸟,这份惬意也是需要付出艰辛与意志的。但是这两年在露营经济异军突起的同时,行业规范显然没能及时跟上,出现各种问题也就不足为怪,所以现实中的露营在去掉“十八层滤镜”后,所暴露出的短板也更值得重视。一边是需求井喷一边是场地不足,导致一篷难求,不少人便到一些不适合甚至禁止露营的场地安营扎寨,缺乏监管自然会出现离开时留下垃圾和破坏环境的现象,更有甚者会到一些未开发的区域露营,在缺少安全知识和防护设施的情况下,极容易出现意想不到的危险。此外,露营也逐渐内卷起来,攀比式露营、搬家式露营、野奢式露营一一出现。同时,露营也在“烤验”旅游文明,胡乱停车、随地野炊、明火烧烤,甚至破坏生态环境。
正因为如此,面对新情况、新变化,商家、景区、管理者要及时跟上,别一刀切地禁止、拦截和驱赶,职能部门要尽快出台和完善规范露营经济发展的规定与政策,经营主体则要出台行业规范和跟进服务,形成合力对露营行为进行必要的引导与规范,避免各种乱象一再发生,促进露营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作为游客,则不能在大自然里放飞自我,时刻将文明牢记心间,最简单的就是要注重卫生维护,避免使用明火,做到“无痕露营”,别只带走朋友圈里的所谓精致露营,而留下现实中受伤的“诗与远方”。 小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