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全国各大高校开始陆续发出录取通知书。今年,教育部在部署2022年高校招生录取工作时也首次提出,各高校要坚持简约、节约的原则制作录取通知书,避免铺张浪费。的确,这几年高校录取通知书也内卷了起来,在颜值、创意、历史底蕴和人文情怀上比拼得异常激烈。当然,如今的录取通知书不再只是一张单纯的入学证明,它承载了更加丰富的意义,但如果能做到简约而不简单、书卷而不内卷,岂不是各美其美。
回想一下笔者当年的大学录取通知书,那真的就是一张写了录取信息、简洁明了的红纸啊,而且在报名的时候还被回收了,压根没再见到过,还是有些许遗憾的。这几年,各大高校在录取通知书的设计制作上着实费了一番功夫,各种“花式”录取通知书频频现身。不可否认,高校录取通知书在信息传递的同时,兼具美学传播、情怀呈现、收藏纪念的功能,既可以提升学校形象,也能够增强学生入学的仪式感、荣誉感和归属感,在颜值、创意、历史底蕴和人文情怀上比拼一番设计制作的创意与工艺是可以理解的。只不过,在这个以“小身材”呈现“大寓意”的过程中,一些高校的录取通知书被设计制作得“花里胡哨”,体量也愈加大了起来,虽然说不上形成攀比之风,但也逐渐内卷起来,长此以往势必会造成铺张浪费且助长不良风气。今年,在高校招生录取工作开始前,教育部提出“坚持简约节约、避免铺张浪费”的要求,应该说是看到其中存在的问题。
说白了,再高的颜值,再出挑的创意,没有学校历史底蕴和人文情怀的依托,那终究是一张“纸”。简约而不简单,书卷而不内卷,简约的录取通知书也能玩出不简单的花样来。中国药科大学今年的录取通知书还是和往年一样,是一张特别设计的卡片,主题是“中国未来,因你而‘YAO’”,主题色是红色,是人类生命健康的象征,是药学研发希望的象征,也是医药强国使命的象征。从2007年至今,陕西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一直都是“手写款”,都是平均年龄超过七十岁的退休老教授们用毛笔一笔一画写的。同样,宁夏大学今年也是连续第七年为新生手写录取通知书了,字体遒劲有力,墨香承载祝福。
类似简约而不简单的录取通知书还有不少,就不一一举例赘述了。就以费神费力的“手写款”录取通知书为例,在当下的网络时代,我们如果还能收到一份由资深学长或教授用毛笔书写的通知书,无疑是一件相当幸福的事。因为,与惯常的机打姓名及专业相比,由毛笔、硬笔等写出的通知书传递出了一种亲近感和殷切期望,更有人情味和韵味,也更有文化内涵。正因为如此,我们期望看到更多简约而不简单,书卷而不内卷,温馨且温暖的高校录取通知书。 小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