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记者从2022年银川市全民科学素质暨全域科普工作推进会议上获悉,“十四五”期间,我市将实施“五项重点工程”提升科普服务能力,开展“五项提升行动”推进纲要、全域科普协同发展,着力提升“五大重点人群”科学素质,努力营造全社会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良好氛围,力争到2025年全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5%。
银川市科协相关负责人介绍,围绕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我市将以“科普+”“+科普”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推进全领域行动、全地域覆盖、全媒体传播、全民参与共享的全域科普行动,深入推动科普与精神文明建设、青少年科技教育、卫生健康、环境保护、文化旅游、应急救援、社会治理等深度融合,形成合力。全市将紧盯青少年、农民、产业工人、老年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等重点人群需求,分类指导、补齐短板、精准发力,采取更有针对性及差异化的措施,带动全民科学素质整体提升。
其中,针对青少年群体,将开展青少年“筑梦科技”志愿服务,以学校和社区“点单”,部门“派单”,机构“送单”的方式,“线上+线下”推动科普活动和科技教育进校园、进课堂;针对农民群体,将以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为重点,实施“三百三千”“技能银川”等行动,教育培训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针对产业工人群体,依托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技工学校,开展订单、定岗、定向等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创新创业培训和技能等级认定工作;针对老年人群体,将聚焦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融入智慧社会的需求和困难,实施“银龄计划”,普及智能手机应用常识等;围绕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群体,将把科学素质教育纳入党校各类干部教育培训教学计划,举办主题科普活动,普及现代科技知识,办好院士专家科技讲座、科普报告和专题科普讲座等,提高领导干部科学决策和科学治理能力。 (记者 梁小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