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村村居巷道环境整洁、绿树成荫。
9月12日,刚开业两天,贺兰县金贵镇“银河民俗”迎来客流高峰。在银河村村居巷道里,粉色的外墙为村庄增添了一抹暖色,墙上绘制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村振兴”“美丽乡村”等为主题的民俗画,生动有趣,引得游人纷纷拍照合影。
“乡情”纽带挖掘乡贤人才
近年来,银河村以“乡情”为纽带,挖掘乡贤人才,主动沟通,感召在外乡贤回乡报效桑梓,“银河民俗”负责人王玉海便是受此感召选择回乡创业的典型代表。
“几年前回来探亲,看到家乡路面坑洼,绿化不好,大家收入也上不去,就想着做点什么回馈乡邻。”1983年,王玉海毕业后当过体育和数学老师,“年轻时敢想敢闯,总觉得外面的世界很大,想出去看看,干出一番事业来,于是辞掉工作,和老婆去外面闯,慢慢就挣了些钱。”
由于幼时家贫,王玉海兄弟6人吃百家饭长大,在外面时间长了,他总想为家乡为乡亲们做点什么。于是2014年,他回到家乡为银河村小学捐资1万元,并在银河村办起老饭桌,为全村100多位老年人提供质优价廉的饭菜。
为改善村容村貌,他自掏腰包买来1000多棵树木进行栽植,绿化美化村庄巷道。为了丰富村民业余生活,他还投资修建了一个小微公园。
近两年,随着村里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的日益向好,王玉海心里萌生了发展“民俗村”的想法。去年年底,他将银河村7社、8社、13社和14社进行连片绿化美化提升,计划用3年时间在银河村规划打造驿站文化广场、民俗文化展示区、民族小吃文化街、烧烤区、家禽生态养殖区、百果林采摘园等功能区,打造一个集休闲农业、旅游观光及人文展示为一体的“民俗村”。同时他以土地入股、宅基地入股,以及租赁的形式,带动乡亲们端上乡村旅游“饭碗”。
初秋,清风习习,暑热渐退,走进银河民俗村,仿木栅栏整齐排列,粉色墙绘栩栩如生,田野平旷、屋舍俨然、小渠潺潺、芳草缤纷。游客们或在采摘体验农耕乐趣,或在农家小院烧烤享受假日乐趣,或在农家民宿品味乡村风情,往日沉静的乡村重新焕发了生机与活力。
服务保障搭建返乡创业舞台
发挥本地企业、本地资本、本地情感的优势,引导本乡本土人才回乡创业,是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当前金贵镇以“乡里菁英”回归行动为纽带,充分挖掘社会贤达、乡里菁英、本土人才,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
面对金贵镇小城镇老街区改造政府投资大、周期长、招商困难等问题,该镇引导“乡里菁英”马建军投资5500余万元,建成集老供销社文化、农耕文化、集市文化为一体的金贵堡老街,既让老街区旧貌焕新颜,又集聚了邻近金贵集市的人气,更为群众增加400余个就业岗位。
面对传统农业产业附加值低,农民“土里刨食”能饱不富等问题,该镇招引了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业企业家,建成了牡丹花乡、兰健欢乐谷、金银滩云成体验园、黄河玉米村等一批休闲观光农业园,仅今年5月,金贵镇牡丹花乡就接待了10万多人次观赏游玩,当地群众也蹭着乡村旅游的客流,摆小摊、开民宿、卖特产富了口袋。
金贵镇党委副书记强玉梅介绍,今后将持续变招商引资为筹资育商,充分发挥本地企业、本地资本、本地情感的优势,积极上门拜访引召在外乡贤,诚挚邀请成功企业家、致富带头人回金贵镇投资置业,“我们将竭尽全力为他们搭好平台,强化政策保障,为返乡人才提供项目申报、项目落地、资金筹措等方面保障服务,为返乡人才解决后顾之忧。” 记者梁小雨文/图 |